文言文中谢有哪些意思

1、认错,道歉,谢罪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辞去官职,推迟 ,范晔《鲁恭传》:“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

3、拒绝 ;

4、告,问 ,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5、辞别,离开 ,郭璞《游仙》“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6、衰退,凋谢,死亡,李山甫《落花》“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谢两何因。”。

时间: 2024-09-20 08:43:31

文言文中谢有哪些意思的相关文章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1.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增强了解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记载着我们祖先在思想.科学.文艺等方面的高度成就,是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须臾不可丢弃的. 3.促进现代汉语学习,提高语文水平.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是"源":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流".两者是同一种语言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不是两种语言.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

背诵文言文有什么技巧

1.串联背诵 2.多次背诵 3.理解记忆 4.联想背诵 经验步骤: 1 串联背诵: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在最开始卡壳,因为不知道第一个字是什么,但如果能把首段的第一个字进行串联,这样背诵开头就变得很简单了. 2 多次背诵:背诵文言文的时候,肯定不会几次就能背诵的,可以采用遗忘式的背诵,经常背诵,多次背诵,就能熟能生巧了,这需要耐心才能把文言文给背诵完整. 3 理解记忆:在背诵文言文的时候,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进行理解之后,才进行背诵,这样,背诵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了.

文言文的三大特点

文言文特点: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的特点,是和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比较而来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一.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二.词汇特点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 不过,有个特点

如何写文言文要多写多练

1.总结在学校中学习的文言文的一些语法和句型 2.要有一个笔记,用来记录平时所看到的一些古今异义字,还有就是一些常用的古汉语 3.要注重课本,不要好高骛远一开始就读一些"高大上"的晦涩难懂的古文.先将课本的东西弄熟 4.推荐一部比较好的古文类书<古文观止>,这是一部集中了我国古文精华的书籍,从中选取50篇左右的文章,熟读成诵. 5.然后可以试着写点短的小古文,然后找老师修改 6.多写,多练.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偶然用文言文怎么说

偶然可以说"偶"或者"恰",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

文言文 蝉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蝉的意思就是蝉,蚱蝉又名知了.嘛叽嘹,黑老哇哇,幼虫期叫爬爬,爬拉猴.蝉猴.知了猴.结了猴.肉牛.结了龟.神仙或蝉龟,为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2000余种.体长2-5公分(0.8-2吋),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螽蝉科有两个种,俗称为毛蝉仅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

明天文言文怎么说

明天文言文可以用翌日,来日,次日来说,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

有用文言文怎么说

有用文言文说法就是"有",或者省略不用,如:有朋自远方来.一般这种单音节词古今意义是相同或相近的.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既的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既的文言文意思具体如下: ①尽:完:终了.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②后来:不久.<左传·成公二年>:"既,卫人赏之以邑." ③已经,--以后.<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全:都:皆.<屈原列传>:"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⑤既然:既然是.<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