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竹难书中哪个字错了

截止2018年3月13日的汉语用语习惯当中,上述词语中的错别字是“馨”,正确的汉字应该是:罄,即罄竹难书。

释义为:意思是罪恶很多,用尽竹简也难以书写完毕,形容罪大恶极,难以描述;

近义词:十恶不赦、罪大恶极、擢发难数、作恶多端等;

反义词:宅心仁厚、丰功伟绩等;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数炀帝十罪曰,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句:秦始皇施行的各种暴政,简直是罄竹难书。

时间: 2024-08-16 01:26:08

馨竹难书中哪个字错了的相关文章

磬竹难书中哪个字错了

第一个字错误,应为罄竹难书. 释义: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自于<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近义词:罪大恶极. 反义词:微乎其微. 例句: 1.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2.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 3.他所犯的罪行罄竹难书,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

成语馨竹难书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与隋炀帝有关,隋朝末年,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奢侈,大兴土木,征战连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早在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年),越国公杨玄感就曾乘农民起义纷起的时候,起兵反隋,但不久即败死.其手下李密投奔瓦岗起义军,游说起义军首领翟让联合附近各起义军起兵反隋,并取得全军领导权,被称为魏公.李密取得大权后,为了进一步联合各路起义军及隋朝的文武官员,便在进攻隋都洛阳的时候,发布了一篇讨伐炀帝的檄文,号召各方人士推翻隋朝的统治.檄文在历数炀帝残暴统治.祸国殃民的十大罪状之后写道:"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

磬竹难书和罄竹难书的区别

1.磬竹难书和罄竹难书是同一个意思: 2.缘由:磬,古同"罄",空,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出自<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

凭心而论中哪个字错了

"凭心而论"中"凭"字错了,应该是"平心而论". 平心而论的释义:成语,平心静气地给予公正评价.平心而论的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中的"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平心而论的用法:偏正式:作分句:表示公正.平心而论的近义词:公私分明.平心而论的反义词:弄虚作假.平心而论的示例: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

什么竹难书成语拼音

罄竹难书,汉语成语,拼音是qìngzhúnánshū,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林次栉比中哪个字错了

林次栉比中的"林"字错了,正确的应为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鱼鳞.栉:梳篦的总称:梳篦:理发的用具,齿稀的称为"梳",多由木.竹.角.牙等原料所制.比:整齐地排列.

宠然大物中那个字错了

正确应是庞然大物,所以其中的宠字错了,应是庞字.庞然大物解释: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该成语出自柳宗元的<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在语法上作主语.宾语.定语.

巧妆打扮中哪个字错了

1.巧妆打扮的巧和妆字错了,正确的应该是:乔装打扮: 2.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3.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4.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我并不出家修道,不过是乔装打扮,掩人耳目,借着卖药为名,到处访求英雄,以图恢复中国."

此处掉头四个字中那个字错了

此处掉头四个字没有错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这个词有"车.船等转成相反的方向之意". 而此处调头属于异形词.两词可以替换使用.专家表示,"掉头"是首选.这里"调"与"掉"同音. 此处调头:在这个地方倒转方向.茅盾 <子夜>十四:"司机赶快把车子调头,穿过了厂里的煤屑路,就从后门走了." 逯斐 <夜航>:" 小凤子 迟疑着,最后决定退艄调头,才划了两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