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言之美》的中心论点是:“言有尽面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所谓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是201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

作者在《无言之美》的观点为: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时间: 2024-10-18 21:54:06

无言之美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

美腿与丑腿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美腿与丑腿>的中心论点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主要取决于他"对物.对人和对事"的不同观点,是这些导致了他对人生的"苦"与"乐"的不同感受.<美腿与丑腿>的作者是富兰克林(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1706年富兰克林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他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

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

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是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中心论点的句子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之书. 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q

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过秦论>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过秦论>是一篇政论,其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上篇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篇,作者则具体地论述了秦统一之后的种种

无言之美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无言之美>的论证思路为: 1.引出话题:"无言之美".以孔子的话,引出了"无言"这一话题引起下文有关美学观点的论述."无言之美"是本文议论的话题. 2.言和意的关系和区别:言能达意,但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以言达意,只能得其近似,不能完全相等.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变化的,无行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由"言不尽意"论证了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全达意. 3.论证文学艺术中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什么

寡人之于国也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整句意思是: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上文是否定陈述. 出自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选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师说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 以古之学者为榜样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哪句

马说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

无言之美论证思路是什么

无言之美论证思路是层层递进,逐步深入.<无言之美>是2010年1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朱光潜,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

马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从正面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马说主题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