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什么被称为京派作家

京派与海派是一个对立概念,指的是作品的风格而不是作家或作品的地域。京派小说多写人情美、人性美,风格纯朴,注重的是“常”态,相对于海派的“变”。沈从文的代表作或者说知名作都是这一类,所以被认为是京派作家。

时间: 2024-08-30 23:18:01

沈从文为什么被称为京派作家的相关文章

沈从文是什么流派

沈从文是浪漫主义流派的作家,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其以乡村为题材的小说是典型的乡村文化小说,不仅在整体上与都市"现代文明"相对照,而且始终注目于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不同的文化碰撞所规定的乡下人的生存方式.人生足迹及历史命运,

沈从文有京派作家的称号吗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沈从文是哪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沈从文,京派作家第一人,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京派作家注重人性美,人情美,还表现在他们喜欢用儿童的视角来写成人的世界,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世界人物,都那么淳厚,真挚,热情,善良,守信用, 重情义,自己生活水平很低却那么慷慨好客,粗犷到带点野蛮却又透露出诚实可爱,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人性美,人情美.

沈从文被称为什么之父

沈从文被称之为"乡土文学之父".他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一再地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在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意见拘束轻视和

试述沈从文作为文体作家的特征

1.梦幻乡土.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京派作家是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也就是在朱光潜所谓"理想界"与"现实界"二元对立的观念中建构着他们的乡土梦幻的. 2.悲悯人生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京派作家在历史文化的观照中既由衷地赞美那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又看到了礼教.宗法制的野蛮和人生不幸的一面. 3.诗意抒写.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

沈从文的黔小景主要想表达什么

用历史图景之惨烈衬托人生之悲凉,用人生之悲凉反衬历史图景之惨烈,主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悯情怀. 作品简介:<黔小景>是沈从文写于1931年的短篇小说.作品描绘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统治时期的贵州社会,揭示灾难深重的中国民众苦难的普遍性.小说以散文的形式.写意的笔触,勾勒出1930年代贵州三月深山一幅灰暗的水墨画卷,浸润着浓郁的悲情意味.它是对历史图景惨烈与人生悲凉的双重书写,与此同时,历史图景惨烈与人生悲凉为互文. 作者简介: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

沈从文的文学常识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撰写出版了<边城><长河><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专著.

沈从文事迹

沈从文生于1902年卒于1988年,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代表作品 <边城>.<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

沈从文的主要作品

沈从文生于1902,逝世于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1924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1928年从北京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和出版社:1930年后赴国立青岛大学执教,到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