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菖蒲是端午节传统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此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籍中多有描述。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将菖蒲挂于门户,或将菖蒲与艾叶倚在门边,以此驱疫辟邪。此外,端午节还有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风俗。 时间: 2024-11-05 15:31:46
端午节挂菖蒲和艾草是辟邪的意思. 农历五月份在农村又被称为"恶月"和"毒月",由舒适的春天步入炎热的夏日,各类细菌滋生,人体身体机能会受到极大的考验. 端午节又称"民间卫生节",这一天大伙都会清扫庭院,打扫房间卫生.艾草和菖蒲本身就有独特的香气,能够净化室内空气,有着激浊除腐和杀菌的作用,可以有效驱除病菌.
端午节挂菖蒲是为了驱邪保平安.民间把挂菖蒲.艾蒿作为端午节的重要习俗,是因为五月正当初夏,雨多潮湿,细菌繁殖快,挂菖蒲可以借助菖蒲.艾蒿的药味,驱赶蚊虫,净化空气. 菖蒲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丰富的品种,较高的观赏价值,在园林绿化中,得以充分应用.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
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诗人屈原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河自尽的,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这一天命名为端午节.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
端午节跟龙神关系: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有插菖蒲叶和艾的习俗.菖蒲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为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汉族端午节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其中一种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quo
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着石头跳汨罗江自尽,所以后来人们把端午节作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将屈原与节日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要把屈原树立为典型,让广大老百姓学习贯彻忠君爱国的思想. 而端午节的习俗是将粽子投入江河中,现在最普遍的说法就是将粽子投入江中让鱼虾去吃粽子,不要吃屈原.
1.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传说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习俗. 2.賽龙舟,端午节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