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与六尺巷的故事是怎样的

根据历史记载,当年有一位在朝中任大官的张英,在老家桐城的一处府宅与吴姓住宅相邻。由于吴宅在修建围墙时,越界占了张家的二尺地,且无论如何都不肯退让。由于两家住宅都是家族祖上的宅基,时间久远,界限已难以分明,两家人将此事闹到官府,由于双方都颇具来头,县令也没有头绪难以了断。张家人见此时难分难解,于是写了一封家书,千里迢迢送到京城的张英手中,张英看完来信后,回了一首诗寄回老家。意思是,千里传家书竟然只为了一堵墙这样的区区小事,他占了两尺算得了什么,哪怕让他三尺又何妨呢,基业家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如此斤斤计较。家人收到这样的回复,于是立马退了三尺,吴家见状十分感动与惭愧,于是立马也退了三尺,就有了这著名的六尺巷。

如今六尺巷的故事被广为流传和大力称颂,成为邻里相处大力提倡的宗旨,其中的宽容品格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该景观也已经成了3A旅游景区受到了国家的大力保护。

时间: 2024-07-31 07:14:36

张廷玉与六尺巷的故事是怎样的的相关文章

六尺巷的故事说明什么

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

故事: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

六尺巷讲的什么道理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和睦.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在建立和谐社会进程中,这种谦和礼让的传统更需要发扬.胸襟开阔.雍容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我们要学会释然,学会放低,才会收获快乐!

化干戈为玉帛的六尺巷故事

"六尺巷"传说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张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其大度所感动,便也

六尺巷的历史故事

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

六尺巷在哪里 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1.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2."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3.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安徽六尺巷在哪里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六尺巷位于哪个省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千里家书只为墙中的六尺巷位于哪里

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 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