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分东周和西周

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时间: 2024-08-10 05:01:15

为什么要分东周和西周的相关文章

东周与西周有什么区别

东周与西周的区别: 1.时间不同,西周为前1046至前771,东周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 2.首都不同,西周首都镐京,东周首都洛邑. 3.政治不同,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4.社会制度不同,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东周和西周同属于周朝,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qu

东周和西周的区别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西周时,周朝鼎盛,四方诸侯都望之臣服,天下还算和平.东周时,周朝衰微,朝纲不振,四方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略吞并,争霸称王: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 一.西周 西周很好分,它是从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起,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姬宫湦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历时275年,史称"西周",定都于丰镐(镐京和丰京). 二.东周 东周

东周和西周的关系

西周和东周同属于周朝.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称为西周,而从公元前77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称为东周.经过犬戎一场战争,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担心镐京不保,于是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先有东周还是西周

先有西周,再有东周.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称为西周,而从公元前77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称为东周. 从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周平王担心镐京不保,于是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所以是西周在前,东周在后.

秦王怫然怒然的意思

''秦王怫然怒''中''然''的意思是什么的样子,可以不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秦王甩开衣袖表现出愤怒的样子.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刘向,字子政,楚国彭城人.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定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是其主要特色.

西周为什么在东周前面

西周在东周前面是因为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周,建都于镐,而周幽王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又由于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比之商代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当时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东北话哏叽什么意思

东北话哏叽是犹豫不决的意思,犹豫不决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意思是迟疑,拿不定主意.后来,人们把拿不定主意时的情形都说成"牛鱼不决"."犹豫不决"据说是根据"牛鱼不决"的字音讹变而来的.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什么体史书是谁写的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

什么篇目选自战国策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