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苏教版语文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时间: 2025-01-10 22:40:10

七年级上苏教版语文论语八则的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课课通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有哪几个科目

七年级上学期需要学习的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生物,音乐,体育,美术. 八年级会增加物理,九年级增加化学. 部份地区地理生物会在八年级时进行结业会考,会考后将不再初中阶段继续学习.

七年级上论语资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七年级上文言文有哪些

1.<童趣>.描写了作者儿时观察虫飞,观察花草树木.表现了作者好奇心强和充满童趣的特点. 2.<论语十则>.其记载了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为儒家经典著作. 3.<古代诗歌四首>.分别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和<钱塘湖春行>. 4.<山市>.山市指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因出现在山上,所以称为"山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第三章知识点

第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2.明天的天气: 3.需要洁净的空气. 第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2.气温的变化: 3.气温的分布: 第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分布: 第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2.影响气候的因素: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课后语文词语解释

1.一瞬间:一刹那,时间很快地过去.用来形容时间极短暂. 2.训诫:告诫,教导. 3.耸立: 高高地矗立 4.迂回:回旋:环绕. 5.凝视:不眨眼地看:聚精会神地看:专注地看. 6. 啜泣:抽泣:抽抽搭搭地哭 7.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8.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极度恐慌. 9. 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10.小心翼翼:翼翼:恭敬慎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第一单元: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诗词四首.泰戈尔诗三首. 第二单元: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现代诗二首. 第三单元: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三首.古代诗词三首.对联六副. 第四单元:春.三峡.夏.济南的冬天.古代诗词四首.文笔精华一. 第五单元: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叫三声夸克.梦溪笔谈二则.论语八则. 第六单元:天上的街市.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成语解释

各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每个人都得到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 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 形影不离:是指两个人关系很好很亲密,就像身体和影子一样连在一起,去哪里都不会分开. 迷迷糊糊: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 使浑浊不清的意思. 模模糊糊:思想上不清晰使迷惑. 疲倦不堪: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小心翼翼:原形容恭敬严肃的样子,后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文有<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这里摘录<陈太丘与友期行>和<咏雪>两篇. <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诫子书>: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