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进口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等粮食。粮食主要是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进口,其中从泰国进口大米,从加拿大进口大豆,大部分的小麦和玉米从美国进口,少部分的从澳大利亚进口。 时间: 2024-10-28 22:02:57
中国大豆进口比例是60%.中国一直重视大豆生产,在1995年前还是大豆净出口国,之后进口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对外依存度一度超过85%,我国大豆进口数量进一步增加.近四分之三来自于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其次是美国.阿根廷等美洲国家.
中国进口大豆是因为国内的供给量远远不够需求量的原因.我国居民平均每年人均食用油数量为20升,国产大豆每年是1000万吨,绝大部分被用于豆制品的制作,如果不进口这9000万吨的大豆去榨油,食用油市场的缺口太大只能由我国自行弥补.
近年中国国家粮食年产量一般在5000多亿公斤左右,浪费的总量就是250亿公斤左右,平均到每天,大约有6850万公斤的粮食被浪费,折合68500吨,这个数量相当惊人. 按价格推算,如果每公斤成品粮平均价格是3.0元,每年浪费的粮食总价值约为750亿元. 按种植面积推算,如果每亩粮食平均产量为500公斤,生产250亿公斤粮食需要的耕地就是5000万亩. 按铁路运输量推算,如果每节车皮平均装运50吨粮食,装运这些浪费的粮食需要50万节车皮,这些车皮连起来的总长度约为6500公里,从我国最北端排到最南端
进口大豆基本上都用于榨油,大豆的含油量在20%左右,榨油后的产物是大豆粕,产量占80%多.不论是数量还是销售额,大豆压榨厂的主要产品都是大豆粕.大豆粕做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主要的用途是做为饲料,用于喂养鸡鸭.猪.牛等畜禽. 这样就能看出来,进口的大豆急剧增长的真实原因是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等需求的大幅增长,从而带动养殖业的大发展,从而对蛋白原料需求的增长.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中国传去.本世纪30年代,
目前相关法规规定食盐产品采购必须是有生产许可的企业,而且并未明令禁止进口盐.食盐是指来源不同的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国家规定井盐和矿盐的氯化钠含量不得低于95%.食盐中含有钡盐.氯化物.镁.铅.砷.锌.硫酸盐等杂质,规定钡含量不得超过20mg/kg,食盐中镁.钙含量过多可使盐带苦味,含氟过高可引起中毒.
在工业产品方面,我国十大进口产品分别是:集成电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仪器.仪表.初级形状材料.显示面板.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飞机及航空器.电子元器件.医疗产品及器械.钢材. 而在农业产品方面,我国十大进口产品分别是:牛肉.大豆.玉米.植物油.大米,棉花.冷冻禽.小麦.猪肉.植物油.
当前中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粮食都是足够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中国大规模进口粮食,说明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大有看头,收入增加可观.通过自由贸易,中国的收入增长会带动其他国家的收入增长.使大家有能力出更高的价钱来购买粮食,世界粮食产量会因此增加,所有人都会因此而吃得更好更饱.这正是工业化成功减少了饥饿的原因.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都是在解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并提高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粮仓有标准粮食仓库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合计9.1亿吨.并且要求在粮食主销区保证半年消费所需粮食量,粮食主产区保证3个月消费所需,产销平衡区要求4个月的消费所需. 我国幅员辽阔,又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近五十年来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考证,中国原始农业启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左右).而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
日本需要从中国进口: 能源.矿产.棉花.煤矿.铀等原材料,日本的资源很贫乏,自生生产能力有限.还向中国大量进口大米.面粉等食品.尽管日本自身工业发达,但他需要的原材料极度匮乏,所以必须依靠大量进口初成品.日本自然资源贫乏,除煤炭.天然气.硫磺等极少量矿产资源外,其他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从海外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