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

1、《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诗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释义:一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时间: 2024-09-20 08:46:35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的相关文章

一去二三里的题目和作者是谁

题目是<山村咏怀>.作者是宋代邵康节. 正文: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诗词背景: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所以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邵康节:字尧夫,生于范阳,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天圣四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人.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谁

一去二三里的作者是邵雍. 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和一望二三里区别

去是动词,望是形容词,一去二三里,表明动作已经开始,行动过后:一望二三里,表明未有行动开始,只是视野所过 "一望二三里"出自:邵雍<山村咏怀>. 原文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一去二三里"出自:徐再思<无题>. 原文是: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到二三里远的地方,有四五个生着炊烟

一望二三里是谁做的诗

一望二三里是徐再思写的.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徐再思,年代:元,体裁:五绝. 徐再思(约1280-1330),字德可,号甜斋(有的资料中其号为"甜齐"),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

二三里怎么发照片

二三里发照片方法: 1.打开手机,在手机桌面上找到"二三里app"打开. 2.在软件底部中间位置有一个小加号,点击就可直接跳转至编辑页面. 3.进入编辑页面会看到文字.相册.上传视频等其它选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从手机里提取相片,或者现场拍摄的图片进入到编辑模式. 4.进入图片编辑模式以后,给我们选中的图片配合适当的文字,点击右上角发送即可. 5.发送完成以后,重新打开手机"二三里app"在软件底部身边栏目里就能看到我们刚刚发布的信息. "二三里&qu

晚霞行千里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句诗的意思是:早上有霞的时候不要出门.因为天气可能会不好,晚上有霞的时候第二天天气会很好,可以出行. 2.该诗句中的科学原理: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

如何评价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中蕴藏的情怀和人生格局

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书店里的影像诗>这部纪录片,这个诗意的名字一下吸引了我,让自己在高三繁忙的复习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观看.看毕觉得非常有价值,本想与知乎众网友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可是十分讶异地发现这个问题竟然没有人回答!因为自己觉得这样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是面向普罗大众的,看到第一集,很感动.全国最爱聊天的书店"老板曾大福说:世界上有一种永远花朵不会凋谢,就是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我宁愿当一个知识花朵的园丁,在这旁努力灌溉,把知识的美与众人分享."这个书店的老板不断

狼烟千里乱葬岗什么诗

"狼烟千里乱葬岗"出自王昌龄的<出塞二首>,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出塞二首>中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