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言中之用法

1、动词:到,往。例: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2、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它,它们。例: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3、指示代词:这。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例: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6、助词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例: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时间: 2024-08-15 11:46:56

古文言中之用法的相关文章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1. "之"作代词用: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2. "之"作动词用:"之"用作动词时,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而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 3. "之"作结构助词,译为"的":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时,"之"作结构助词,

古文则的用法

一.连词: 1.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 2.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3.表示顺承关系,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解释.可译为有,就是,就是因为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等. 4.表

古文之的用法

之的用法按词性分为三种,如下: 作助词时,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定语的标志. 其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语.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句成为句子成分或复句的成分.不必译出.其格式为:主语+之+谓语. 3.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起协调音节.舒缓语气作用.不必译出. 4.宾语前置标志.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谓语前.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5.定语后置标志.为了强调定语,

死而后已中而的意思

而的意思是就.接着. "而"在古文中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

古文中为字用法

为字古文中用法:1.做介词: 表被动,相当于被,常和所组合. 例如: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出自<伶官传序>. 若属皆且为所虏.出自<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出自<孔雀东南飞>. 2.表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和替. 例如: 为击破沛公军.出自<鸿门宴>. 3.表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和向. 例如: 持其踵为之泣.出自<触龙说赵太后>. 4.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和由于. 例如: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表动作行为的目的,相当于为

古文中或的用法

古文中或的用法: 1.形声词:或跃在渊: 2.用作虚词:或异二者之为: 3.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或若: 4.连词,表示选择: 5.副词,也许: 6.古代文言代词,某人,有人.

汇编语言中JNB的用法是什么啊

用于将寄存器中的内容算术左移1位. 具体用法为:算术移位指令在执行时,实际上把操作数看成有符号数进行移位,最高位符号位移入,但本身保持原值:其余位顺序左移,次高位被舍弃.位检测指令是把第一个操作数中某一位的值传送给标志位,具体的哪一位由指令的第二操作数来确定.当一个程序要执行时,就要决定程序代码.数据和堆栈各要用到内存的哪些位置,通过设定段寄存器来指向这些起始位置.

关于c语言中的break用法

用法如下: 1.打开编译器,输入主框架: 2.定义一个变量,输入一个while循环变量: 3.搭配if语句,并且无限循环该变量: 4.输出结果,执行if语句中的break语句: 5.编辑输出函数,结束当前循环: 6.输出结果,结束循环,使用完成.

古文而以字的用法意义

"而"基本用法: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2. 连词,表平列.表相承.表递进.表转折.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等: 3. 表从上下.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 4. 表示承接关系: 5. 表示转折关系: 6. 表示假设关系: 7. 表示修饰关系. "以"基本用法: 1.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2.作介词,相当于"用": 3.作介词,可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