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作者是谁

白居易生于772年,逝世于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时间: 2024-09-05 07:01:26

长恨歌作者是谁的相关文章

长恨歌中作者恨的是什么

它从"恨"的认识意义上去加以确认,重在写"恨",作者白居易写诗讲究"卒章显其志",即在结尾时把全诗的主题点明.此诗的结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不说"此爱绵绵",而说"此恨绵绵",亦可见全诗主旨所在. 诗中内容的安排与诗题同一,以"恨"为重点全诗分两大部分,风别是主人公相聚的欢娱与死别和死别后的悲恨,主要写唐明皇的悲恨和追寻.

长恨歌是几年级的课文

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二年级选修课内容.<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

权财里作者推荐了什么小说

1.<活着>,作者是余华. 2.<蛙>,作者是莫言. 3.<浮躁>,作者是贾平凹. 4.<一地鸡毛>,作者是刘震云. 5.<坚硬如水>,作者是阎连科. 6.<岁寒三友>,作者是汪曾祺. 7.<妻妾成群>,作者是苏童. 8.<长恨歌>,作者是王安忆. 9.<习惯死亡>,作者是张贤亮. 10.<五香街>,作者是残雪.

夜雪的作者是谁

<夜雪>的作者是白居易. <夜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雪诗,诗人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写"夜雪",透露出谪居江州的孤寂心情.诗人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颖别致,清新淡雅,别具韵味的感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谷,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长恨歌表达什么意思

<长恨歌>表达了白居易对当时唐玄宗重色思倾国的讽刺,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既是作者对封建王朝的无情鞭挞,也是白居易对李杨两人爱情的由衷赞美. <长恨歌>的简介: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长恨歌>的诗歌风格: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语

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主题是长恨. 补充: 1.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 2.从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该诗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 3.至于作者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长恨歌是唐代李白写的吗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长恨歌中为什么将杨玉环刺死

因为唐玄宗十分宠爱杨贵妃,安禄山看到唐玄宗好色误国后,起兵造反.唐玄宗率军应战之际还带着杨贵妃,军队里官兵见此,想到自己为皇帝流血打仗,皇帝还如此贪恋女色,就怒气冲天且一起去见唐玄宗,问他是要江山还是要美女?唐玄宗见军心要变,于是将杨玉环刺死.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

长恨歌恨的是什么为什么恨

长恨歌恨的是指:恨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劝谕统治者要以唐玄宗为戒,不要给自己造成"长恨".但由于他把李杨的爱情写得那么纯洁坚贞.生死不渝,而又缠绵悱恻,就在客观上使读者产生了同情.诗的前一部分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一部分是对李隆基.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这是讽谕诗<新乐府>中的诗一首,赞美勤于政事.不到骊山游幸的天子"垂惜人之财力".既然如此,他把李.杨活动集中于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