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出自鲁迅先生哪篇文章

出自鲁迅杂文《拿来主义》。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中。《拿来主义》 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时间: 2024-08-23 12:58:42

拿来主义出自鲁迅先生哪篇文章的相关文章

鲁迅的哪篇文章属于议论文

1.<论雷峰塔的倒掉>,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娘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欢欣的心情.到了该文最后,读者好像看到了鲁迅"幸"法海之"灾","乐"法海之"祸"的神情. 2.<拿来主义>,写于193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庄子哪一篇文章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庄子<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意思是心里怎么想,手里就怎么做,比喻用来形容技艺纯熟,运用自如.其本身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鲁迅的一篇文章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写于1918年4月.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

出自朝花夕拾的三篇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了作者从小时候在百草园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阿长与<山海经>>,主要讲没有文化行为粗鲁的长妈妈很关心作者,为作者买了他爱读的<山海经>.<范爱农>主要讲作者在日留学归来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哪篇文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涉世家>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记>第四十八篇,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的传记. 此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详细地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全过程,以及相继而起的各路起义军的胜败兴替,描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抗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 同时,文章也论述了陈胜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起义领袖缺乏指挥全局的能力.自身蜕化.用人不当,导致起义军内部离心离德.全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哪篇文章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鲁迅写国人麻木不仁是那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留学日本生活时的回忆,以深切怀念之情,热烈赞颂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作者简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于1936年10月19日去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足肤皲裂而不知出自哪篇文章

"足肤皲裂而不知"出自文章<送东阳马生序>.此篇赠序是宋濂写给其同乡晚生马君则的.作者赠他这篇文章,是以勉励其勤奋学习,但意思却不直接说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中引申而出. 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鲁迅哪篇文章最短

鲁迅的最短篇文章是<孔乙己>. <孔乙己>简介: <孔乙己>是鲁迅所写的短篇文章,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该作品中的主人公.文章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2篇白话小说.同时有沈正钧1998年新编自该作品的越剧,共4幕7场.选自<呐喊>.据鲁迅1919年3月26日所作的<附记>,本文作于1918年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