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的名言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

选自《管子·侈靡》。过于富裕的人会不听使唤,过于贫穷的人会不知廉耻。有钱的富人认为用钱可以办成一切事情,他们只会用钱来驱使别人,而不愿意听从别人的命令。而过于贫穷的人,在利益的诱惑下,会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就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

时间: 2024-12-14 08:51:14

知耻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意思

1.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不足就能开始奋起直追了. 2."勇"是勇于改过的意思,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赞扬的品质. 3."图强"是奋起直追的意思,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后,奋起努力,从而缩小差距.赞扬一种笨鸟先飞的精神. 4.人只有在知耻和自知不足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什么意思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的意思是:"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就近乎于勇敢了".出自战国时期子思的<礼记•中庸>.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关于知耻的名句

关于知耻的名句有以下例子. 1.记己有耻.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知耻近乎勇. 6.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8.五刑不如一耻.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关于知耻的故事

关于知耻的故事列举如下: 1.秦孝公被诸侯拒绝参加会盟,秦国受到歧视,被当作西陲小国,于是他任用商鞅变法,为秦开帝业; 2.清朝,蒲松龄曾屡试落第,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世代留芳; 3.宋代,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军转战疆场,精忠报国,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4.越王勾践被俘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横扫吴国,成就霸业; 5.春秋时期,秦穆公曾三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发愤图强,终杀败晋军,威震诸侯: 6.刘邦屡败于项羽,最终九里山一战

知耻近乎勇谁说的

知耻近乎勇是孔子说的. 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这种行为的赞赏.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

知耻而后勇什么意思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勇"是勇于改过的意思,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赞扬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如何理解知耻与自尊的关系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人格之本,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知耻:指知道羞愧和荣辱,它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感,同样是工作之中不可缺少的表现.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自尊心和羞耻心互为表里.自尊始于知耻,因为有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知耻而后勇的前一句是什么

语出<礼记•中庸>. 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知耻后勇的意思

直意是知道耻辱.思考耻辱后产生大勇气.大意是只有牢记耻辱,思考耻辱的原因,卧薪尝胆,时刻警醒,才能洗却耻辱,自立自强. 起源:知耻后勇语出圣贤孟子,又为知耻而后勇.知耻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中庸>.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赞扬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