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鲁迅的朝花夕拾一书的精彩片段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 妨害白话者;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 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

时间: 2024-10-09 08:25:48

求鲁迅的朝花夕拾一书的精彩片段的相关文章

鲁迅的朝花夕拾主要讲了什么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这十篇散文,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鲁迅的朝花夕拾精彩片段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

鲁迅写的所有书的书名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中国小说史略><野草><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的朝花夕拾包括哪些文章

鲁迅的<朝花夕拾>的文章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琐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藤野先生>,<范爱农>.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

朝花夕拾一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朝花夕拾是鲁迅惟一的一本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散文集.他由十篇散文组成,较完整地记述了鲁迅童年到青年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在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对当时的北洋军统治和反动势力进行了有力的打击,使革命青年从文章中得到战斗的热情和反抗旧势力的决心和勇气.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的老师是谁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的老师是藤野先生. 作者通过怀念藤野先生,赞扬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回顾了自己在日本求学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毅然地跟随藤野先生学习医学,摈弃了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从而激励自己要永远不忘革命的初衷,决心同封建及帝国主义势力斗争到底.

鲁迅写朝花夕拾的意图

<朝花夕拾>的10篇作品,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热烈的感情回忆了作者从儿时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片段,侧面描绘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景象.作者在追怀旧事,回忆保姆.父亲.老师和朋友的同时,也对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爱憎分明,作品中流露着一位人间至爱者对于人生存的基本问题,爱与死的童年体验的回忆和成年以后的深沉思考. 意图:<朝花夕拾>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少年时期的生活.作者敏锐地把目光投向各个社会层面,评说世态,剖析习俗,叙写感触,抒发心声.显现在&qu

鲁迅先生著名的书有那些

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2.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3.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4.散文诗集:<野草><故乡>: 5.论文集:<门外文谈> : 6.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

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