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罚款如何执行

行政处罚中罚款的执行方式主要有:行政法规定当场收缴罚款以外,其他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是不能自行收缴罚款的,而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以后到指定的银行交罚款。银行收取罚款以后,直接将罚款上缴国库。

【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除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时间: 2024-11-08 22:22:07

行政处罚罚款如何执行的相关文章

行政处罚罚款限额有哪些解释

行政处罚罚款限额的解释如下: 1.罚款为一定金额的倍数的,应当在最高倍数与最低倍数之间划分三个以上的阶次,一般处罚按中间阶次处罚,从轻处罚应当低于中间阶次,从重处罚不得低于中间阶次. 2.罚款为一定幅度数额的,应当在最高额与最低额之间划分三个以上阶次(最高额与最低额比值为四倍以上的,应当按倍数额划分处罚阶次),一般处罚按中间阶次处罚,从轻处罚应当低于中间阶次,从重处罚不得低于中间阶次. 3.只规定最高罚款数额没有规定最低罚款数额的,一般处罚按最高罚款数额的40%至60%确定,从轻处罚按最高罚款数

安全行政处罚由谁执行

安全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执行,享有行政处罚权.能够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应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行政机关; 2.必须具有外部管理职能; 3.必须取得特定的行政处罚权; 4.必须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受委托的组织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能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罚款不交会如何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

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如何执行

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不停止行政处罚的执行. 当事人在受到行政处罚后,如果对处罚决定不服,可以依法向行政复议机构和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但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所谓复议和起诉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就是指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不能因被处罚人向复议机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终止执行.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行为的执行.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停止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或者

行政处罚交款的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罚款交纳期限为十五日.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

楼道的公用面积物业说的算吗

楼道的公用面积物业说的不算,其说明如下: 根据<物权法>第七十条关于"业主对建筑物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的规定.住宅的楼道是属于全体住户共有的建筑物共用部分.一般情况下公摊面积使用权是归业主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公摊面积使用权往往是属于物业公司的.当楼道面积是个别业主占用的,物业应做好巡回工作,发现此类现象及时制止,制止不成报告当地县级以上房管部门.由房产局根据行政诉讼的相关规定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根

控辍保学四个步骤

控辍保学四个步骤是宣传教育.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申请执行.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各县(区)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控辍保学.假期安全等宣传教育.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加强亲情关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行政处罚延期交罚款的后果是什么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执行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处罚执行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1.处罚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 5.一事不再罚原则.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