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是什么话

原文:章武三年即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是三国志原文。

解释: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病情加重。知道自己不行, 然后把诸葛亮召集到那。说他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最后成就大业,若是他的嗣子,可以辅导成材就辅导。如果他不行,他可以自取。他的意思并不是自己取而代之,而是从刘备其他的而组中挑选,所以这就是刘备的假托孤。

时间: 2024-10-09 00:44:52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的是什么话的相关文章

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谁不能重用

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虽然博学多才,但此人总是有点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此再三叮嘱诸葛亮不可重用马谡,只可惜诸葛亮最后还是没听进刘备的劝告,在北伐中不听部下的谏言,强行独断地派马谡去守街亭,最后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的北伐也失败,还要挥泪斩马谡.

刘备死前说过一句什么话

1.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又称他为先主.章武三年,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于是将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2.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刘备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临终前跟诸葛亮说了啥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诸葛亮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诸葛亮临死前说是最后一句话是: "费文伟可继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刘备是怎么防诸葛亮的

刘备防诸葛亮方法及表现如下. 刘备占取益州带庞统,诸葛亮在荆州和关羽共事,并不能主导荆州的一切事务,诸葛亮劝诫关羽联合东吴失败,诸葛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刘备托孤时暗设刀斧手,虽将军政大权交由诸葛亮,事实上却让李严做托孤大臣,使诸葛亮和李严之间形成相互掣肘的关系. 他在临终前夸赞诸葛亮智识强于自己,又试探性地授意诸葛亮可随时取代刘禅,待诸葛亮表忠心后,欣然指令儿子称诸葛亮为相父.

三国演义刘备死于哪一集

三国演义刘备死于第64集,<三国演义>演述的是三国时代的故事,是魏.蜀.吴三国的兴亡史,共分为<群雄逐鹿>.<赤壁鏖战>.<三足鼎立>.<南征北战>和<三分归一>五大部分. 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改编,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制作,王扶林担任总导演,蔡晓晴.张绍林.孙光明.张中一.沈好放任分部导演,孙彦军.唐国强.鲍国安.吴晓东.陆树铭.李靖飞.洪宇宙.魏

刘备死时对刘禅说了什么

刘备死时对刘禅说了"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样一句话. 刘禅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蜀汉章武三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

刘备死后曹魏共收几路大军攻汉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 乘此之机,曹魏调动五路大军攻蜀.运筹帷幄,很快就破了其中四路军马,然后又派使者出使东吴,谋求讲和.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

空城计是不是在刘备死之前发生的

空城计是在刘备死之前发生的. 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解围,就是他充分地了解司马懿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才敢出此险策.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此事虽是小说家演义,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真的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空城计,这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实者实之,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握敌方将帅的心理状况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