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卞之琳的写作背景

《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体现了其诗作朦胧曲隐的艺术特点。 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时间: 2024-11-04 12:38:29

断章卞之琳的写作背景的相关文章

断章卞之琳表达了什么情感

从<断章>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

卞之琳的断章出自哪里

<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是卞之琳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同时也是引起极大的讨论和争议的诗作.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卞之琳的断章揭示了什么哲理

卞之琳的<断章>揭示的哲理: 世界事物的相对性.别人是你的风景,你又是别人的风景.事物的相互依存性.明月的意境依赖于你守望的窗,某人的梦因缘于你.自我中心的谬误性.我们都在复杂关系网络中.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代表作品.本为作者抽出长诗的一节.该作品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

卞之琳断章的内涵是什么

1.这个世界维持着普遍的联系,看似无关却兀自相互传感. 2.人主客体的转化.主观行为无时不被客观化,从而成为一种资源,一种审美,一种能够被冷静审视的对象. 3.这首诗传达着一种人与人之间少有的默契和感动. <断章>原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诗作特点

卞之琳诗作特点: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且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的特殊风格.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省

卞之琳是什么诗派的诗人

卞之琳,生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汤家镇,祖籍南京市溧水区,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理解断章的多义性

卞之琳的<断章>只有短短四句,明白如画,似乎一看就懂,但仔细推敲又觉意犹未尽. 李健吾认为这首诗重在"装饰"二字,暗示人生不过互相装饰,很有些悲哀的味道. 但作者却不同意,认为该诗意在"相对"的关联.桥上的人把眼前作为风景来欣赏,而楼上的人又把桥上的人当做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这是一种相对的关系.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进入别人的梦中又装饰了别人的梦,又是一种相对. 同时,这首诗又包含了主客体相互转化的哲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quo

蜀道难的写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三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写作背景是什么意思

写作背景简单的说来就是作者当时所处的一种社会环境,所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写出了这种文章或小说. 著名作品的写作背景: 1.鲁迅<阿Q正传>的写作背景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闭塞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戕害的落后农民的典型.他无家无地无固定职业,以出卖劳力为生,备受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但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地位,却以"精神胜利法"自我陶醉. 2.朱自清<背影>写作背景 <背影>是朱自清1925年写下的一篇散文名篇,记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