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战国时期流通的刀、布、郢爰,以及贝币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货值不一的庞杂混乱的六国货币,把秦统一货币的政策和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因此圆形方孔半两钱的朝代是秦朝。 时间: 2024-10-04 09:21:35
半两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惠文王二年(战国),汉武帝元狩五年半两钱停止铸造.半两钱币经历了战国.秦朝.汉朝,历时218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革钱币制度,将秦国原有的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推行于天下. 钱币以重量为名称的方法,一直延续至唐朝初期.而方孔圆钱的货币制度沿袭了两千年,直至民国初年才被无孔机制铜币取代,成为了中国货币形态的主流. 西汉初期,沿袭秦制,仍然使用半两铜钱,但是名称和实重脱离了半两铜钱.吕后二年铸造了八铢半两的钱币,至吕后六年又减重,铸造五分钱.武帝建元元年铸造三铢钱,武帝建元五年推出郭
半两是25克,1斤=10两,1斤=500克,即10两=500克,1两=500/10=50克,所以0.5两=50×0.5=25克:半两是战秦及汉初铜币名,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为2.5至2.77厘米,重12铢约为2.5至3.35克,大样为3.12至3.72厘米,重量在7克至14克左右,重量达14克以上者比较稀有.
方孔钱是我国古代钱币的俗称.方孔钱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由环形钱演变而来,成为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方孔钱以秦的半两钱为最早,清末的宣统通宝为最晚.这种钱我国沿用了2000多年.方孔钱是中国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由于发行时间和发行量均远大于其他种类的钱币,方孔钱和中国古钱币这两个概念经常等同.
秦半两粗放原始,汉半两秀气精致.秦半两厚实不圆,汉半两平整成园.秦半两字体洒脱,汉半两字体规正.秦半两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秦朝圆形方孔钱被称作"秦半两"."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秦半两"奠定"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方孔圆钱是秦朝通行的货币,是中国古代钱币的式样的一种描述: 中国战国时期齐.燕.秦三国的通行货币中有方孔的圆钱,从秦半两开始我国出现了方孔圆钱这种固定的钱币形式: 随之沿用了两千年之久,并且影响到了周边邻国的钱币制式,古代日本,朝鲜,琉球和安南等东亚国家纷纷效仿,直到清末机制铜元的兴起方孔圆钱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五铢钱是西汉武帝时期的钱币.汉武帝元狩五年开始又进行了第四次币制改革.这次改革仅是"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五铢钱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规定,钱文"五铢"从此启用.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五铢钱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始于公元前118年,历经约400年,是中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金属货币.五铢钱在中国五千年货币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硬通货铸币圆形方孔的传统
汉代汉武帝时停铸半两,改铸三铢钱.三铢钱重8铢,铢字金旁从王,背无轮廓.三铢钱刚铸一年,武帝又令停铸三铢,改铸五铢,钱背增加了轮廓,重5蛛.又过三年,制赤厌钱,轮廓上带赤色,以一当五,但币值不足.到了公元前113年,武帝将铸钱权收归中央,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铸工精美,以一当一,由于私人仿制费铜费工,无利可图,民间盗铸绝迹,五铢钱使用至东汉,铸数极大,使用极广,流行时间很长.
秦半两是秦朝统一六国后所铸造的货币,存世量很少,一般也就2万多枚,秦朝时期.百姓一般还是以物易物居多,使用货币进行结算的,还是很少,所以也就造成秦半两存世量很少的原因.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秦始皇在货币上的大一统,还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