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诗句 可以参考这7句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宋·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5、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宋·杜耒《寒夜》。

6、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7、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宋·陆游《幽居初夏》。

时间: 2024-08-21 10:03:07

关于茶的诗句 可以参考这7句的相关文章

关于茶的诗句经典语录

关于茶的诗句经典语录有: 1.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苏轼. 2.得天独厚大红袍,味到岩茶意气豪.-当代·潘主兰. 3.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潘允哲. 4.武夷黄山一片绿,采茶农夫如蝴蝶.经典语录. 5.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6.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7.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张继<山家>.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

描写茶的诗句

描写茶的诗句 1.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2.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4.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李涛<春昼回文> 5.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大须<暮雪> 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7.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8.莫

茶的诗句经典语录

1.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2.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3.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4.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5.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皇甫冉<寻戴处士> 6.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杜荀鹤<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至少两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如下: 1.<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端午>: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形容茶很香的好词好句好段

词汇:茶香四溢.满口留香.唇齿留香.香如兰桂.味如甘霖.香气洋溢.清香可口.馥郁芬芳.沁著茶香.齿颊留香 . 语句: 1.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2.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3.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4.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5.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咏梅的诗句 你学过几句呢

1.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7.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8.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9.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10.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1.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关于春天的诗句有哪些至少两句

1.<春草凝露>(张友正): 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蕙叶垂偏重,兰丛洗转新. 2.<春云>(邓倚): 摇曳自西东,依林又逐风.势移青道里,影泛绿波中.夕霁方明日,朝阳复蔽空. 3.<春日>(越溪杨女): 春尽花随尽,其如自是花.从来说花意,不过此容华. 4.<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李绅): 西园到日栽桃李,红白低枝拂酒杯.闻道数年深草露,几株犹得近池台. 5.<旅游伤春>(李昌符): 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鸟思江村路,花残野岸风.

诗句笔笔走龙蛇上一句

笔笔走龙蛇上一句:作图如作字.出自现代老舍<题静庐写秃松小品>:作图如作字,笔笔走龙蛇.霜苔墨数点,老干鳞皆花.风雪一千载,岁岁无奇葩.春来枝自绿,鸟雀歌朝霞.落笔何朴拙,以见我生涯.那堪为蜂蝶,肆意逐繁华.

对仗工整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对仗工整的诗句"是说上下两句诗的平仄相反.句型相同.句法结构一致.对应词语的词性一致以及词汇意义也需要一致,还要求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