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号最早是从哪个朝代形成的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论定的功用。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

时间: 2024-09-17 08:43:58

庙号最早是从哪个朝代形成的的相关文章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

1.定义不同: 庙号通常是开国皇帝对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谥号是对去世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2.起源时间不同: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谥号始于西周,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或一两字,或二十余字,字数不定.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quot:"平谥&quot:没有"恶谥&

庙号谥号年号的区别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太宗是庙号吗

太宗是庙号,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庙号为"太宗"的帝王包括汉太宗等等.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皇帝的庙号和谥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都拥有庙号. 谥号: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分为上谥.下谥.平谥.私谥

为什么汉景帝没有庙号

景帝任晁错推行削藩改革,导致吴楚七国之乱,这不是景帝之过,而是高祖时分封留下的祸根,景帝任用贤能,平定叛乱,实想一举革除弊端,但诸侯势大,因而不顺.至于诛杀贤能,也是政治需要,或忍痛割爱,或功高遭忌.一个国家无论少了哪一个人都不会有太大损失,历史必然选择其他人代替.高祖和文帝的庙号都是景帝所上.汉昭帝早亡,宣帝号称武帝之皇曾孙,只给武帝上了庙号,其后世西汉皇帝皆以武帝论辈,无人为景帝上庙号.不是功德原因,而是后世辈分问题.

皇帝的庙号中祖和宗有何区别

1.时间不同:所有的开国皇帝庙号都为太祖或者高祖(其实庙号本无"高祖"这一个),例如,曹魏,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晋朝,司马懿是高祖.开国皇帝以外的皇帝这些皇帝一般都为称宗.例如唐朝好皇帝唐太宗,宋朝的宋仁宗,明朝的明英宗等等,可以说中国历史中的绝大多数非开国皇帝,都是称宗的. 2.祖制规定不同:源于庙号系统的"规则设定",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

庙号如何称法

庙号是东亚地区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跪拜的商朝.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

崇祯的庙号是什么

崇祯死后庙号为怀宗,顺治十六年十一月,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去怀宗庙号.崇祯十七年六月定庙号为思宗,最终在弘光元年二月改庙号为毅宗. 崇祯,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年被册封为信王.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取代了谥号

汉宣帝的庙号是么事

汉宣帝的庙号并非刘秀追加,而是经其认定.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东汉初年为确立国家祭祀系统,议及西汉诸帝的庙号问题时,光武帝刘秀批准将元帝的庙号高宗.成帝的庙号统宗.平帝的庙号元宗去掉,最终只保留了高.文.武.宣四帝的庙号.分别为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