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除了世家还有哪些分类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主要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

1、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2、“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3、“书”是关于天文、历法 、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

4、“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

5、“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

时间: 2024-07-29 05:51:33

史记里除了世家还有哪些分类的相关文章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的家族就是世家,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姬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齐公姜子牙.被称为公子.公孙的就是典型的世家子弟.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而且<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着诸侯的世代编排.

史记里提到的黄帝是

史记里提到的黄帝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号轩辕氏.有熊氏.我们现在自称"炎黄子孙",其中的黄就是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目前学术界公认黄帝出生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葬于陕西桥山(黄陵县),国际领导人多次到两地访问!中国自古也有"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的说法. 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传黄帝姓公孙,出生于轩辕之丘,故名号轩辕(天鼋)氏,在姬水生长成人,所以又以姬为姓,后来在有熊建立国家,故又称有熊氏.他以土德为王,土是黄色,所以叫

史记里还有什么历史故事的成语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比喻极度愤

史记里有霍光吗

<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霍光虽是汉武帝时期的人,但那时霍光只有十几岁,并没有什么成就,因此在<史记>中没有记载,他的生平事迹记载在由班固所著的<汉书>之中. 1.霍光,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2.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

史记里有关孙武的记载在那一段

<孙子吴起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作者是司马迁.本文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

史记中的世家有哪些

1.卷31,吴太伯世家: 2.卷32,齐太公世家: 3.卷33,鲁周公世家: 4.卷34,燕召公世家: 5.卷35,管蔡世家: 6.卷36,陈杞世家: 7.卷37,卫康叔世家: 8.卷38,宋微子世家: 9.卷39,晋世家: 10.卷40,楚世家: 11.卷41,越王勾践世家: 12.卷42,郑世家: 13.卷43,赵世家: 14.卷44,魏世家: 15.卷45,韩世家: 16.卷46,田敬仲完世家: 17.卷47,孔子世家: 18.卷48,陈涉世家: 19.卷49,外戚世家: 20.卷50,楚

史记三十世家有谁

三十世家有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陈杞世家.卫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越王勾践世家.郑世家.赵世家.魏世家.韩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外戚世家.楚元王世家.荆燕世家.齐悼惠王世家.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留侯世家.陈丞相世家.绛侯周勃世家.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和三王世家.

具体说一下刘邦记仇史记里的故事

<刘邦记仇>讲述了韩信和彭越在楚汉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但他两往往在决定战争的的关键时刻拥兵自重,向刘邦提条件,而刘邦离了他两又打不过项羽,就委曲求全接受张良计谋答应了他两的条件,从而招致刘邦对这两人的反感甚至仇恨,最后刘邦登基之后杀了这两个开国功臣.

史记中孔子被记在了哪种体例里

<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记各方面人物,史家称为"纪传体",因为"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孔子不是诸侯没有人为他建立始庙,但他死后,人们以其所居堂为庙,从春秋末至汉初,祭祀不绝,汉高祖祭孔子以太牢,百官司更礼敬之,从此香火不绝,所以孔子之庙,也就成了世代不迁之庙.司马迁才将孔子写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