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赋是什么赋

《上林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创作的一篇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此赋先写子虚、乌有二人之论不确来引出天子上林之事,再依次夸饰天子上林苑中的美景,然后写天子猎余庆功,最后写天子悔过反思。

《上林赋》创作于汉武帝时,具体时间不详。其时朝廷铲除了逞强斗富的诸侯王,处于大一统全盛时期,作者也由梁王的文学侍从成为汉武帝的文学侍从,他在汉武帝命令下创作了此赋,趁机显示才华和讽谏汉武帝。

时间: 2024-12-21 19:58:20

上林赋是什么赋的相关文章

三都赋作者 三都赋的作者是谁

1.三都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成于太康元年灭吴之前的左思所作的<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也被称为"左思古文",另外的一种是指曹魏刘劭所作的<赵都赋><洛都赋><许都赋>,也被称为"刘劭古文". 2.左思的<三都赋>成于太康元年,白居易曾作诗写到:"一缄疏入掩谷永,三都赋成排左思.""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在当时世人竞相抄写&

洛神赋名句 洛神赋名句

<洛神赋> 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3.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4.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 5.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传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吊屈原赋是什么赋

<吊屈原赋>属于骚体赋的体裁.<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汉文帝四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 <吊屈原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

阿房宫赋中的赋是什么意思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全文运用了想像.比喻与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与议论等方式,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三都赋中的三都指什么

写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国都.这篇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三都赋,是晋朝时期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 三都赋 <三都赋>,是西晋左思的作品,分别是<吴都赋>,<魏都赋>,<蜀都赋>.这些赋实际上不只是写三个都城,而是写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概况.左思早年曾写成<齐都赋>,全文早佚,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一年后又欲赋三

归田赋属于什么赋

归田赋属于小赋,小赋,篇幅较短,多用韵文,句式种类多样,侧重于抒写个人心理活动,托物言志,咏物抒情,针砭现实,采用铺排手法,语言较汉大赋朴素. 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

大学语文洛神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1.<洛神赋>的主题思想是: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2.<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赋做为一种文体在哪个朝代最盛

汉赋继承了<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严谨,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即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赋分成绩是什么意思

赋分成绩就是评分制度.事先分门别类给各项考核内容规定出具体分数,套用在考核人身上, 就是把考核结果量化. 赋分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是天赋,资质.出处:唐代温庭筠 <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因书怀奉寄殿院徐侍御一百韵>:"赋分知前定,寒心畏厚诬." 宋朝岳飞 <辞少保第四札>:"臣赋分譾薄,窃恐别招谴责." 金代元好问 <行斋赋>:"赋分在人,如物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