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事大意

战国时,邯郸籍著名思想家荀况,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统治者像是一条船,而广大的民众犹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起来,也可以将船淹没掉则

唐贞观后期,魏征在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意思是说: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离。水能载船也能翻船,所以应该高度谨慎。

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征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们的这一光辉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对历代统治者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时间: 2024-10-16 06:14:1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事大意的相关文章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的名言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的名言.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与哪位皇帝有关

1.这个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写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哀公>,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

水,可以让船漂在上面, 也可以使船翻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 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不断的证明著这一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反之,逆民心,而最终走向毁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释义为: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出处: 1.<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唐初魏征和唐太宗也多次转引这样的观点,<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3.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鲁迅二十四孝图故事大意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

女娲补天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大意

女娲补天的时间时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年.地点是祭天圣地不周山,今甘肃兰州市榆中县. 相传远古时代,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天不能覆盖大地,大地无法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鳌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堆积起来堵塞住了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女娲

百万英镑的故事大意

<百万英镑>讲述了美国一个穷困潦倒的办事员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兄弟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芳心.

精卫填海故事大意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一天,女娃一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积累二十个成语典故写出故事大意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和刘琨在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乐不思蜀.刘备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卧薪尝胆.吴国与越国打仗,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