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亦称吐浑,是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唐龙朔三年,吐谷浑被吐番所灭。 时间: 2024-10-15 23:56:06
1.吐谷(yù)浑(公元313年-公元663年),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2.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 3.吐谷浑男子服饰,男人服装大致与中原汉人相同,著小袖,小口袴,大头长裙帽.帽上以罗幂遮住脸容,
吐谷浑是现在的青海.甘肃一带.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
<吐谷浑史>用了较大的篇幅论述吐谷浑与邻近各民族及其所建政权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本书探讨的重要课题.史料丰富,但对史料的解析整合和最终结论的叙述比较少,脉络梳理不清晰. <吐谷浑史>是作者在收集.整理吐谷浑史资料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有关的研究成果,撰写的.由于我国史籍中有关吐谷浑的资料十分缺乏,而且现存资料大都是出自内地政权汉族封建史家的手笔,他们的记述主要集中在内地政权与吐谷浑的关系上,因而,要完整地论述吐谷浑族本身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对象吐谷浑的社会性质这类的重大问题,也难作
九层妖塔,也称为九层妖楼,即青海都兰热水血渭一号大墓.大墓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谷浑墓葬,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吐谷浑墓葬.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海都兰吐蕃古墓群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 这座大墓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大墓背后的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巨龙,大墓则像一颗宝珠,构成"二龙戏珠"之势.墓堆下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
1.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难断. 2.阿豺以智慧著称,这位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的可汗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发出了"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的感叹.他认为南朝刘宋政权是华夏正统,因此主动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宋政权遣使上表,进献土特产.这仅仅是个开端,此后,历代吐谷浑王频频地向中原王朝遣使进贡,到唐代时,吐谷浑王国成为中原王朝名副其实的藩国. 3.在阿豺生命垂危之际,所做的,也就是中国历史上
古代鲜卑族对于统治者的尊称是可汗,也称汗.大汗. 可汗,又称大汗,简称汗,源于王朝.神灵和上天,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记载于<宋书>,类似于汉字的天子:古代北亚阿尔泰语系游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这个称呼是部落里一般部众对首领的尊称,鲜卑语称"可寒",原意是"神灵"."上天".可汗的称号最早始于261年拓跋氏,<资治通鉴>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藏族的祖先主体是来自于吐蕃,还包括吐谷浑.党项.白狼.女儿国等各色部族的融合.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隋文帝杨坚后面是杨广皇帝,即隋炀帝,杨广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1.<折箭>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做任何事大家都要团结起来,才能把一件事做好,只有团结才能激发智慧和力量. 2.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又叫一箭易折,十箭难断.阿豺以智慧著称,这位有着极强的寻根意识的可汗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发出了"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的感叹.他认为南朝刘宋政权是华夏正统,因此主动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宋政权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