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和嵇康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反对司马氏的篡权;

2、诽毁礼法,放浪形骸;

3、文风上:师心遣论、使气命才。

相异点:

1、处世态度:阮籍敷衍世事,应变顺和;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

2、文章风格: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时间: 2024-09-06 09:49:39

阮籍和嵇康的异同点的相关文章

中国三大玄学是什么

中国三大玄学是<老子>.<庄子>.和<周易>."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经典,称为三玄,讨论有无.本末.动静.言意象,以及自然与名教等的相互关系,以综合儒.道.名.法诸家学说的新的思想形式,代替趋于衰微的汉代经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阮籍.嵇康.王弼.向秀.郭象等,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魏晋名士有哪些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清华大学的玄学究竟学些什么

研究魏晋玄学.具体内容如下: 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 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人注重<老子> .<庄子>和<易经>,称之为"三玄".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魏晋玄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

玄学的历史

玄学指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k老庄的思潮,一般指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弼.阮籍.嵇康.向秀等. 魏晋玄学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玄学的历史主要追溯到汉朝,简言之,它是在汉代儒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是汉末魏初的清谈直接演化的产物.

带林的成语有哪些作业天涯问答

1.林林总总:意思是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 2.枪林弹雨:意思是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3.深山老林:指与山外.林外距离远的.人迹罕至的山岭.森林. 4.啸聚山林: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5.竹林之游:指魏晋间阮籍.嵇康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

竹林七贤有没有孔融和陈琳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活动区域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修武县和辉县交界一带. 孔融,出生于153年,去世于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陈琳,出生年月不详,去世于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魏晋风度其

大音希声比喻什么人品

大音希声比喻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人品,本意是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穿透悠远,越是大气度的往往越包容万物.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由老子提出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美学观念,意在推崇自然的.而非人为的美." 老子<道德经>提出的"大音希声"的观点受到琴人的一致推崇,其思想被阮籍.嵇康.白居易.周敦颐.徐上瀛等人吸收.发展,在音乐审美上形

如何评价魏晋名士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