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区特色文化

千山区特色文化有千山寺庙音乐、喇叭戏、皮影、民间剪纸、评书等。

1、千山寺庙音乐:器乐曲主要是笙管乐,其曲牌多与辽南民间流传的笙管曲相同,传统的诵经音调属于北方韵,历史悠久,目前尚不知其起始年代。

2、喇叭戏:是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以当地语言声韵,民歌格调为基础,吸收柳腔耍孩儿,义腔等外来腔和民歌、秧歌等融汇发展形成的民间喇叭戏声腔,属于柳子声腔体系。

3、皮影: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演唱结构从随意自由演唱到完整的弦挂、音乐,固定的板式的演唱形式。

4、民间剪纸:真正形成岫岩民间剪纸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流行,它的创作主体是满族农家妇女。分布区域较广,每个村镇甚至每个家庭都有剪纸作者存在。

5、评书:评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评书之于鞍山是一种文化厚重的沉积。鞍山评书是以普通话为基础,具有豪、紧、动、热的艺术特色。

时间: 2024-11-06 07:40:25

千山区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

彭山区特色文化

彭山区特色文化有竹琴.三月三朝山会.彭祖山.黄丰草龙.幺妹灯等. 1.竹琴:又称道琴,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曲艺,彭山竹琴表演主要在谢家街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家竹琴便在谢家十分盛行,茶馆.集市等地,经常能见到民间艺人背着竹琴卖艺求生. 2.三月三朝山会:三月三朝山会是彭山本地民众及成都周边群众自发形成的朝山民俗活动.始于殷商时期,是由朝拜彭祖及其三女儿彭三娥的祭祀活动沿袭而来的. 3.彭祖山:彭祖山原名"仙女山",古称彭蒙山,位于"长寿之乡"彭山区城东北部,地处成都

三山区特色文化

三山区特色文化有黄梅戏.十兽灯.无为民歌.板龙灯.送春等. 1.黄梅戏: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 2.十兽灯:以古朴雄浑.怪异清新.意境深远.栩栩如生.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3.无为民歌:无为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无为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它是承载着无为人民的精神与感情的重要载体. 4.板龙灯:是当地谢氏家族传承的传统民间灯会,间隔时间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由群众自发性组织筹款.捐物进行舞灯庆典. 5

千阳县特色文化

千阳县特色文化有千阳八打棍.灯盏头碗碗腔.千阳刺绣.精怪剪纸.千阳丁方等. 1.千阳八打棍:由两人对打的"双头棍"发展为八人对打的"八打棍",是民间舞蹈与民间拳术器械对打相结合而形成的,不少动作具有民间拳术的风格.动作粗犷奔放.对打激烈,真棍实打,表演生动,有着民间广场舞蹈艺术的原生态特点和民俗特征. 2.灯盏头碗碗腔:灯盏头碗碗腔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又名"灯碗腔""阮儿腔",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千阳刺

洛宁县特色文化

洛宁县特色文化有洛宁剪纸.洛宁竹编技艺.洛出书的传说. 1.洛宁剪纸:剪纸普遍用于日常生活婚丧.育子.节庆.礼俗等使剪纸内容非常丰富.妇女作为剪纸主要创作者,从远古到现在代代相承,洛宁位于豫西山区,民风敦厚,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的文化史. 2.洛宁竹编技艺:其编织材料.工艺的独特,具有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的特点,属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 3.洛出书的传说:远古时代河图洛书的传说,成为数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巨大悬疑.来自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为"洛出书处"找到了答案,

黔江区特色文化

黔江区特色文化有南溪号子.摸秋节.傩戏.毛古斯.板凳龙舞等. 1.南溪号子:在长时期的传唱过程中,南溪号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自成一格的特殊山歌品种,它既不同于周边的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有别于广泛传唱在武陵山区的其他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2.摸秋节:黔江区以土家族人摸秋习俗为由头,每年举办土家摸秋节活动.2015年,摸秋节举办了"摸秋"寻宝.千盏荷花灯齐放阿蓬江.千人团圆宴.对歌赏月.糍粑创意比赛.民俗风情表演.恐龙嘉年华.特产展会10项丰富多彩的子活动. 3.傩戏:傩戏"很早

鲁甸县特色文化

鲁山县特色文化有牛郎织女传说.花瓷制作技艺.绸织作技艺.大槽油制作.高桩故事等. 1.牛郎织女传说:鲁山的牛郎织女文化,传承了几千年,时至今天,仍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围绕鲁峰山(又名鲁山.鲁山坡)不但有大量的遗址遗存,而且有独特而又纯朴的民风民俗. 2.花瓷制作技艺:鲁山花瓷的发源地 位于今平顶山市西北的鲁山.汝州.郏县和宝丰境内,藏着大量的长石.石英(或玛瑙).方解石.紫砂.铁矿石等制作陶瓷的原料以及用于陶瓷烧制的木材.煤炭等. 3.绸织作技艺:传承千年的"鲁山绸".其色泽柔和.丝

鹿寨县特色文化

鹿寨县特色文化有和家宴.舞狮舞龙.平山山歌.寨沙过街溜.制作糍粑等. 1.和家宴:"和家宴"是中渡古镇一项独特的民间习俗,来源于百家宴.由古时中渡的"吃和饭"演变而来,意为招集本乡或本街巷"和得来"的邻里故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这一习俗已传承近千年. 2.舞狮舞龙:舞狮.舞龙是鹿寨县境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每年从正月初一到十五,鹿寨县都要举行舞狮.舞龙表演,舞狮引龙一人,每节1人,引龙者逗引龙头,其余各节随之舞动. 3.平山山歌:清初由第一代歌手张老溜

路南区特色文化

路南区特色文化有刘氏皮影雕刻技艺.面塑.冀东民歌.四远香麻糖制作技艺.万里香烧鸡制作技艺等. 1.面塑:面塑,俗称捏面人,或称江米人,是传统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技艺,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2.刘氏皮影雕刻技艺:南宋时临安已有,当时先为素纸刻镂,后为彩色羊皮刻镂,现在最普通的是驴皮刻镂的影人.刘氏皮影的创始人是生于咸丰八年的刘清有,影人的造型和汉代画像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又吸收了唐宋时期寺庙壁画的风格. 3.冀东民歌:冀东民歌(即唐山地域民歌),在河北民歌中,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色彩区.这个地区,

洛隆县特色文化

洛隆县特色文化有洛南抹红脸俗闻.洛南燎锅底俗闻.洛南裹肚.洛南寒衣节.四月八老君庙会等. 1.洛南抹红脸俗闻:洛南县北山一带,有一种习俗,婚嫁迎娶,新亲上门,兴玩脸.在这地方,不管谁家姑娘的对象,从上门定亲.迎亲,以至到婚后回门,新女婿都要被同辈好友和岳丈家嫂嫂.姐妹抹几回大红脸. 2.洛南燎锅底:洛南县,农民移居新房时,有一习俗"燎锅底".首先是搬迁的日子,一般都定在农历三.六.九早上太阳刚泛红时,因为人们认为是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其次是搬家时,什么东西都可以先搬去,唯有铁锅必须最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