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时期的成语故事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时间: 2024-11-08 10:50:37

三国鼎立时期的成语故事的相关文章

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的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求贤若渴:是指曹操对许攸的故事.曹操半夜赤脚迎接当时来投靠的许攸.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为什么是历史的进步

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虽然这是一种局部的统一,但其较之东汉末年却多上数倍.此局面的出现不仅使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统治者都不满足于偏暗一偶的现状,都力图打破均势.统一全国:因此,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在这一时期,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成就,故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无可非议.

三国鼎立的小故事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

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又有同名网游三国鼎立,是由天津风云运营的一款Q版战棋策略类网游,首次将策略战术融入RPG剧情中,不仅重现三国历史的辉煌感动.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的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大致就是出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养国,嬴姓,养氏.后来养国被楚国吞并之后,就生活在了楚国...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楚国的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详,大致就是出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养国,嬴姓,养氏.后来养国被楚国吞并之后,就生活在了楚国.关于他的箭术可以说是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而且这两个成语,其实也都是和养由基有关的.养由基非常擅长射箭,他可以在距离柳树一百步之外放箭,而

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巨鹿之战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淝水之战阻止了游牧民族南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

孟母三迁成语故事

1.孟母三迁成语故事如下: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长大,家住坟地附近,由于孟子的模仿力较强,经常到坟墓旁学祭拜礼仪,认为这种环境不好,于是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买卖以及屠杀游戏,最后搬到学堂附近,孟子开始学习礼仪与知识,便再也不搬家了. 2.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学识渊博,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自此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居住在坟地附近,孟子小时贪玩并且模仿力很强,经常到坟墓旁学祭拜礼仪.

如何评价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 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