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心经如何回向

如果没有具体的事,念完心经之后,可以先念一遍通用的回向偈:

1、回向偈一: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2、回向偈二: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然后再念:“弟子某某某,愿以此所诵心经的功德,回向给弟子的所有亲人、朋友,愿他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时间: 2024-08-21 19:26:27

抄写心经如何回向的相关文章

抄写心经如何落款

抄写心经落款如果是自己写给自己随意即可,如果是写给别人的话,落款需要分情况,如果是长辈落款有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关系较亲密的人落款有学(仁)弟,吾兄(弟).老师对学生落款有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同学之间的落款有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佛经一定要用"敬书",才算礼佛.此外日期不必过于详细显得啰嗦,一般表明节气即可.

抄写金刚经怎么回向

抄写完一部<金刚经>就念回向文,如下例,任选一: 1,我今读诵<金刚经>之功德回向父母: 2,我今读诵<金刚经>之功德回向我前世的冤亲债主: 3,我今天读诵<金刚经>之功德回向法界众生: 4,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念完心经怎么回向

直接念诵回向偈,或者心里默默祷告.需要重复三遍,佛祖自会明白.一定要诚心,从"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到"愿善妙增长".也可以加上自己想要回向的内容等,比如可以这样回向:"弟子愿以此所诵心经之功德,回向给弟子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

念心经怎么回向给孩子

就用普通的回向文就可以,读经,念佛,修行要有真实功德,那个回向才有作用.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口念弥陀心散乱",你拿什么回向拿散乱回向.口念阿弥陀佛,心里还恨着这个人,还讨厌着那个人,你以怨恨回向,这怎么行所以行.解要相应,才有功德;行跟解不相应,哪来的功德所以,以功德回向,你首先要想到:你有什么功德

躺着默念心经大悲咒能回向吗

躺着默念心经大悲咒能回向,默念心经大悲咒能净化心灵,消除烦恼忧愁.人的生活中总是会有些磕磕碰碰的,那么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杂念,如果解决了的时候,就觉得做的不够好,如果解决不了,内心就会有更多的烦恼.读<大悲咒>的时候,我们的心会静下来,细细去体会经文的深意,那么我们就会逐渐明白,所谓眼前的利益和困难都是虚幻的,到最后都是化作幻影,我们不用对此想很多的,过去的已经是过去了,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的时光.

抄心经回向是什么意思

抄心经回向是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所谓"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法界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如念完经后可以说:"弟子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某某."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

抄写地藏经后要怎么回向

抄写地藏经后不仅抄经可以回向,所有的善行.善举.善心都可以回向.抄好的经书,如果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可以拿到寺院去交经出家师父,平常多抽空到寺院去拜佛,跟师父和居士聊天,慢慢地就能学到很多佛理了. 人们所做的功德,是有回报的,可以把这些回报指向某人某事的成功,就是平常说的回向.回向不需固定的格式,也不需要特定的仪式,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要说清楚二个事情:回向给谁,达成什么愿望.你想回向家人孩子健康,就直接说把抄经的功德,回向家人孩子健康平安.回向一般主张尽量回向给更多的众生,范围越大说明心胸越大,

心经快念诵的正确方法

1.把心经抄在整洁干净的本子上.念诵时要一边看本子上的字一边对着念. 2.念诵心经前最好洗下手,这样恭敬一些. 3.念诵心经前念一遍开经偈. 4.念诵时心要尽量静下来,多动善念.因为一念善意即是菩萨. 5.然后可以全文念诵,也可以每念9遍心经,加念21遍心咒. 6.一天的念诵量可以不多,但一定要坚持.比如每天念三遍,如此不间断,必能有所收获. 7.念诵完之后要回向.比如在心中默念愿以此功德,回向给父母,愿他们健康长寿,善根日增. 8.念诵期间尽量吃素.动物也有血肉,也怕疼痛,应对他们起慈悲心.

为什么晚上不能抄心经

可以在晚上抄<心经>,也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抄写.佛经是佛的智慧流露出的文字般若,不管是读经.抄经,都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报智慧,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观音心经>(又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个字,当时有多种译本,其中以大唐玄奘所译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