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和进士分别是什么时候创立的

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进士是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的科目。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唐亦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时间: 2024-09-19 10:44:29

明经和进士分别是什么时候创立的的相关文章

科举制什么时候创立的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在唐朝时期.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在唐朝正式成型.直至清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制的发展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

同进士出身的意思

同进士出身: 科举时代按照中式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 宋代进士分五甲,第五甲为同进士出身. 明清分三甲,第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 清代每科考毕,录取人数自一百至四百余名不等,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诸人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同"意思为相同.共同. 最早出处: <宋史选举志二>:"(乾道)二年,御试,始推登极恩,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第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第三.第四甲进士出身,第五甲同进士出身".

我国唐代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科举制度. 唐承隋制使科举考试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唐初科举分两种:①常科岁考一次,主要有秀才.明经.等科目.明经.进士为主要应试科目.②制科由皇帝主持按形势需要临时下令举行.制科名目繁多其中较常见的为贤良方正等科.科举考生来源有:由各级学馆荐举者称生徒:经州县荐举者称乡贡.乡贡名额由中央分配,有才能者不受名额限制: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均可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逐级选拔到京师,会同生徒参加尚书省考试. 应制科试有现任各级官吏和业已进士大都由大臣荐举.科举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当时有识之士都愿报考

什么是明经科

明经科是科举考试的考试科目:科举制度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50多种,应试者以明经,进士二科最多,明经科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所谓帖文,又称帖经,主要考经文的记忆,具体做法是以所习之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及第亦分四等,常科考试及第以前的士人,身份是平民,有白身,白衣,布衣等称呼,科举考试合格叫及第,或擢第,或登第,或登科,也单称中:明经是唐朝考试的一科,指通明经术,参加考试,在当时称为应

唐朝科举制分为哪两大类

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代中的什么科最为人重视

唐代科举制的内容:文举和武举.文举又分制举和贡举两类. 制举根据皇帝诏令临时举行,科目繁多,无一定标准.能参加的多为有名之士或现任官员.但这是非正途出身,为人看不起.贡举才是科举中的主要内容.贡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明书.道举和童子科等.秀才科最贵,后因太难被废止. 进士科影响最大,主要考察贴经.诗赋和策论.考试的方式主要有:贴经,墨义,诗赋,按照规定的题目,按格律作诗填赋:策论,类似于现在的时事政治.

科举时代的具体制度是什么

中国科学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历经隋.唐.宋.元.明.清.隋朝科举分进士.明经两科.唐朝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六学.明清两朝的科举制度基本相同,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 等.

科举考试考哪些内容

1.隋朝.唐朝.宋朝时科举分两科:明经.进士: 明经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墨义:帖经指填充一句经文中遮去的文字,墨义考察对经文的问答: 进士科考试要求考生就特定的题目创作诗赋,有时加入帖经的考察: 2.唐高宗后进士科地位超越明经科,并且难度增大: 3.武则天时代添设武举考试,挑选武官,武举考试考察参考人举重.骑射.步射.马枪本领,且要求考生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 4.元代时科举考试不再分科,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则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

唐朝选官制度

唐朝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 唐朝官吏招聘或选拔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吏部选官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重视被选者的仪表气质和语言表达.书法.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这反映了当时国家和社会对官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很高,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唐太宗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