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解释行天下之大道的行

行走。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为: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行天下之大道”的意思是: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时间: 2024-11-02 02:39:24

文言文解释行天下之大道的行的相关文章

书马犬事文言文解释

"书马犬事"文言文解释: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经常和同样在翰林院任职的人外出游玩,他们看到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欧阳修说:"大家尝试记叙一下这件事." 一个朋友说:"有狗卧在大道上,被奔马用蹄子踩死了."另一个朋友说:"有一匹马跑过大道,一只狗被它踩死."欧阳修说:"让你们编修史书,再多卷册也不完."几位朋友问欧阳修说:"你说如何写这件事?"欧阳修说:"逃逸的马匹在路上踩死

文言文总其略行什么意思

译为看到.想到.总结到.出自<文子·上义>:"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今天如果君王评价他的下属,不考虑他的功绩,不看到他的主要优点,而只是计较他的小节问题,这便是失去贤才的做法.

具的文言文解释

1.名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 2.动词.供应.备办酒食.<殽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3.动词.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4.动词.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5.名词.器具:器械.<伤

江革传文言文解释

翻译:江革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江革的父亲因此非常赏识他,说:"这个孩子一定会振兴我们的家族."江革九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弟弟江观一起生活在孤苦无依的贫困中,也没有老师朋友作伴,兄弟两人就互相激励,读书的精力始终没有表现出疲倦.十六岁母亲去世,他因为孝顺闻名.服孝期满,江革就和弟弟江观一起到太学,被增补为国子生,在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南齐的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对他很推崇.谢朓曾经担任皇家夜间警卫,回家时顺路拜访江革.当时下着大雪,谢朓看见江

曾子教子文言文解释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他的母亲就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妻子从市集上回来了,曾子想要捉一头猪来杀了.他妻子马上阻止说:"我不过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可不能跟小孩开玩笑啊.孩子小,把父母当作老师向他们学习,听父母的教育.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撒谎.做母亲的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母亲,以后就难以教导他了."于是就杀猪做菜了.

文言文解释狱

1.官司:案件.例如<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释意: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2.监狱.例如<狱中杂记>中:"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三四人.":释意:我关押在刑部监狱里,看见犯人死去而从墙洞里拖出去的,每天有三四个人.3.罪状.例如<狱中杂记>中:"法应立决,狱具矣.":释意:依照法律应该立即处决,罪状已经全部具备了.

文言文解释燕昭王招贤

翻译: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同治理国家,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

文言文解释

<歧路亡羊>讲述了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岔路太多了,羊容易逃失,读书人因学说不一致,而找不到真理.以致误入歧途,一无收获.

王育少孤贫的文言文解释

译文: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牛羊,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取蒲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既未尝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因而他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儿子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