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国时期百姓可以自由迁徙

主要是因为战国时期战争很多,边界经常变动,而且在封建社会初期,国家的户籍管理办法和土地管理政策尚未完善,也没有足够的军队和人口来管理边境,因此,战国时期的边境是是处于半开放的。其次,当时诸国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竞争有关,各国争相网罗这些人才,以达到“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卫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时间: 2024-09-13 01:56:25

为什么战国时期百姓可以自由迁徙的相关文章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在战国时期一系列的变法过程中,大致遵循了一个共同的立法指导思想,即春秋时期法家思想: 1·"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依法律论罪处刑. 2·"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成文法,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皆知法而又有法可依. "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时,加重对轻罪的刑. 公布法律原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发展了封建经济,获得了在乱世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有秦.魏.韩.燕.赵.齐.楚等国家,经过不断兼并而来.除此之外,其中魏国是战国时期最先变法的国家,从第一代君主开始,变法图强,称霸战国达百年之久,此后的秦楚都是模仿魏国变法图强的.

河南战国时期属于哪国

河南在战国时期,东周,魏,韩,卫,楚,这几个政权在河南都有领土. 战国时期,那些小诸侯国多半不存在了,秦楚齐燕赵魏韩七雄并立,其中秦占西北.楚占南方,齐占山东浙江东南沿海之地,燕占北京以北.中原赵魏韩三国,主要是春秋时晋国之地,赵魏韩三家分晋以后,又吞并中原小诸侯国(如宋.郑等国)成为三个大国.赵国据河北山西,有太行.黄河之险,这是当年赵武灵王最感宽慰的:都城邯郸,即今河北邯郸.魏据河南河北各一部分,在赵韩之间,都城大梁,即今河南开封.韩国属地,包括今湖北安徽一部分.河南大部分,都城宛,即今河南

战国时期有多少小国

战国时期有三十多个小国,除了周天子的周国以及七大战国(韩.赵.魏.楚.燕.齐.秦).此外还有越国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然后还有被赵灭掉的中山国,被秦灭掉的巴蜀,义渠三国,被田齐灭掉的宋国,被楚灭掉的鲁国,商鞅的老家卫国以及秦灭了赵国后,赵国北部建立了代国.

战国时期贵州属于哪国

战国时期,中国和贵州基本上没有接触.当时,贵州叫做且兰,也称牂柯.秦朝建立以后,向南灭掉了百越,建立了桂林.南海.象郡.同时占领了云南.贵州.这时候,贵州似乎南部归桂林郡管辖,剩下的归夜郎.反正秦朝的36郡中,没有治所在贵州境内的.西汉时期,正式建立了牂柯郡

战国时期楚国是现在的哪里

楚国:考古专家介绍,战国时期,湖南属于楚国的地域,楚国都城在今天湖北的荆州,但楚国疆域的最南端在哪里,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近几年来,湘乡.湘潭.衡阳.长沙.益阳等地陆续发现战国时期楚国墓葬.由此可以证明,我国古代楚国最南端应到了湘潭和衡阳境内.其实,作为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绝对不是湖北湖南的专利,因为综合楚国悠久的历史来看,楚国在全盛期,其地域覆盖过很多的省份,河南.陕西.重庆局部,湖北.湖南.安徽全部,浙江.江苏大部,当时都在楚国的统治之下.

战国时期距今多少年

战国时期距今2229年至2778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哪国人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墓地位于山西省古县东北约50公里处的蔺子坪村,村南200米许,墓高约8米,围约50余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历千年岁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赵上卿蔺相如墓"几个大字犹十分清晰.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什么家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