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太史公自序有哪些名句

太史公自序只有一句: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释义: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所做的序文,排在全书的最后。全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司马氏的世系及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第二部分叙述司马迁自己的经历及作《史记》的原由旨趣;第三部分对《史记》中的每一篇作了非常简要的介绍。

时间: 2024-08-24 22:55:18

史记中太史公自序有哪些名句的相关文章

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

居后而望前,则为前;居前而望后,则为后.以下是关于史记中劝人心静的句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取草绝根,在于未蔓;扑火止燎,贵乎速灭. 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溪壑可盈,志欲无满. 4.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5.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6.法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7.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8.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写对史记中一个人物的评价

史记中一个人物的评价: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什么人作的传

史记中的世家是给诸侯王作的传,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的家族就是世家,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姬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齐公姜子牙.被称为公子.公孙的就是典型的世家子弟.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而且<史记>中诸侯的传记,按着诸侯的世代编排.

史记中嬴政是吕不韦的孩子吗

史记中嬴政不是吕不韦的孩子,秦始皇赢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吕不韦则是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

史记中的大阴人是什么意思

史记中"大阴人"的意思是阴茎巨大的人:史记中的大阴人是指嫪毐,史记对"大阴人"嫪毐的记载主要是"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这句,意思是命嫪毐用他的阴茎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嫪毐,战国末期秦国人.他受相邦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始皇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因而倍受宠信,被封为长信侯,并自称是秦王的"继父".后来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

史记中哪一篇写韩信将军的生平

史记中写韩信将军生平的是<淮阴侯列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通过三次战争树立出韩信"战必胜.攻必克"的足智多谋的战略家形象.记叙韩信将军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传记中注入了作者无限的同情和感慨.

司马迁为什么要把项羽归在史记中的本纪里

史记中的本纪本来是只有帝王才可归在其中的,但司马迁并未受到成王败寇思想的拘束,司马迁认为项羽在灭秦中有很大功劳,功劳可与刘邦相比,所以他并不因为刘邦将项羽打败而贬低他,所以他将项羽也归入了史记中的本纪里.

史记中的成语名言警句

<史记>中的成语有: 1.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下决心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2.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3.拔山扛鼎,形容力大无比.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4.沐猴而冠,比喻虚有其表,得意忘形.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史记>中的名句有: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出自&l

史记中的卫青是个什么样的人

司马迁<史记>中对卫青的评价十分微妙. 一方面,司马迁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强调卫青的外戚身份,着重描写卫青低调怀柔的处世作风,对其战功的叙述却远不如李广的事迹详细,以至于后世的黄淳耀(明)评论:"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认为司马迁对李广和卫青的评价不公. 另一方面,司马迁又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间接借淮南王谋士伍被之口赞誉卫青"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