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中国的奉献

鲁迅主要在文学、思想、革命这三个领域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学方面:鲁迅本身就创作了大量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家的作品,如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毁灭》。 思想:鲁迅的杂文成就颇高,他的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革命:鲁迅非常具有战斗精神,他用他的一支笔与敌人进行战斗。

时间: 2024-08-07 00:14:10

鲁迅对中国的奉献的相关文章

鲁迅对中国社会的批判是否有意义

任何伟人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鲁迅也是如此,正是鲁迅他脱胎于黑暗,自身对光明的呼唤让他直面现实,所以他也能够用笔直指那个时代的痛处.鲁迅对那个时代的意义也不止于此,就像是很多人眼中对鲁迅的第一印象就是会"喷",却忽略了鲁迅为了塑造这个民族健全的精神所做出的奉献,更重要的是他敢在敌人控制的地方讴歌敌人的敌人,热情的支持革命.鲁迅对那个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就在于将民族病症写出来.用直接的行动去治病.鲁迅对中国的批判对于今天中国的意义有两部分:学术层面和精神层面.学术上,关于对鲁迅的研究中,鲁迅对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哪四类人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四类人是: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鲁迅先生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抗战英雄们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一生为国家奉献了多少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文化上: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发表了<呐喊>.<徬徨>.<野草>等文章,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革命上:倡导了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思想上:在他的<呐喊>等作

鲁迅是中国什么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至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改名周树人,字豫山,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评价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地位如何

1.作者首次从文体演进的角度,勾勒了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中国小说从酝酿.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撰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小说史,填补了小说史研究的学术空白,具有学术开拓性. 2.首次对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地进行了类型研究,从而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模式.<中国小说史略>对宋代及其以前小说的分类并无太多的新意,基本沿袭了古人的说法:他对小说类型的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的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代之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清代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

鲁迅所说的民魂是什么

鲁迅先生所说的''民魂''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团结统一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爱好和平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勤劳勇敢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自强不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

鲁迅与猪搏斗出自哪里

鲁迅与猪搏斗出自<两地书>,是作者与景宋(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书信合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两地书>第一部分说的是女师大的事,没有一点情啊爱啊的:第二部分是厦门与广州间的通信,生活琐事居多,关爱之情已溢于言表: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间的通信,也是生活琐事居多,关心之情溢于言表.对鲁迅的认识,大凡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是有所知的.在那个时代,鲁迅是中国

对鲁迅小说祝福评论

<祝福>是鲁迅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犀利批判,同时表现了对他们的深沉的爱,代表了迄今为止文化启蒙的最高成就.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祥林嫂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毁灭的悲剧形象,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当祥林嫂带着对死的困惑,象草芥一样离开那个不平的世界时,她不仅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一个句号,同时也为那个世界划了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