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身上长白点了怎么办

金鱼身上有小白点是因金鱼得了白点病。

1.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在水温18℃至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2.金鱼如是热带鱼可使用升高水温的办法达到根治此病,可升高水温至30℃至32℃,连续5至7天就能根治此病。此方法比使用药物治疗更安全更有效。

3.金鱼不是热带鱼可使用药物治疗,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至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时间: 2024-08-09 16:27:33

金鱼身上长白点了怎么办的相关文章

红绿灯身上长白点是什么意思

红绿灯鱼身上长白点是因为感冒了,一般温度变化比较剧烈便会引起这种情况. 红绿灯鱼的学名为霓虹脂鲤(Paracheirodoninnesi),是脂鲤科.霓虹脂鲤属的淡水观赏鱼,又称为"红莲灯鱼"."霓虹灯".

红箭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红箭鱼身上长白点是由原生动物所引起的,病原体名为白点虫,它会深入皮肤的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点状胞囊: 治疗方法如下: 1.可利用白点虫不耐高温的方法,提高水温到30度,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自鱼体表面脱落后: 2.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治疗,但切记不要加多,水色微红便可浸泡5至10分钟,每天1至2次,不久白点便会消失.

锦鲤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锦鲤身上长白点了,需要先将缸内的温度提高至29-31℃左右,再将患病的锦鲤使用浓度5%左右的盐水浸泡数日,身上的白点一般就会得到缓解.若是锦鲤的白点病症比较严重,可以使用百万分之二的甲基蓝溶液每日浸泡6个小时,连续浸泡3次左右可缓解病情.

热带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热带鱼长白点是患上了白点病,需要及时进行换水,将温度升到30度左右,静养一周看能否痊愈.若没有好转,可以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清洗鱼身,再下盐治疗.最好是选用专门治疗白点病的药进行治疗,能够让热带鱼更快恢复. 热带鱼身上长白点处理办法 热带鱼身上长白点,是因为小瓜虫感染,导致的白点病,只需要进行换水,增强过滤系统,并将温度升至30度左右,静养一周看能否痊愈. 当热带鱼患上白点病的时候,最好是将它与其他鱼进行隔离,还能用福尔马林,或者是高锰酸钾进行清洗,并在水中下盐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很严重,还可以

冷水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如果冷水鱼的身上长白点了,可以向水里适量的撒盐,还要给水增加氧气,控制冷水鱼身上的白点,还要将水温升到30℃左右,对冷水鱼的恢复有帮助,如果没有见到好转时,要给水里添加抗生素药物帮助冷水鱼治疗.

为什么金鱼身上有白点

身上有白点,金鱼可能得了白点病.治疗白点病首先是增温,将水温提高至30-32度.效果不明显的话,然后再考虑下药,比如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溶液.此外,治疗期间注意及时换水. 金鱼身上有白点的原因 金鱼身上有白点,可能是感染了白点病.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是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在水温18-23度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金鱼的腮部.尾鳍.皮下. 想要根治白点病,首先需要提高水温.将水温升高至30-32度,5-7天后金鱼就能恢复.对于病重的金鱼,可以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的

罗汉鱼身上长白点可以换水吗

罗汉鱼身上长白点可能已经发生病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换水. 给罗汉鱼换水的注意事项有: 1.调节水温,将水温提高到二十七到三十摄氏度,破坏小瓜虫的生存环境,让寄生在鱼体表面的小瓜虫自动的脱落. 2.水中可以使用以甲烯蓝,连续浸泡患病的罗汉鱼三到二十天.或者使用孔雀绿,每个两到三天药浴一次,连续进行五次左右的药浴. 3.如果直接在鱼缸加自来水.需要进行爆气过程,因为自来水中有氯气.

金鱼身上长黑点怎么办

金鱼身上长黑点可能是金鱼感染了黑斑病细菌. 金鱼感染黑斑病的解决方法: 1.及时换水,提高水的温度,使鱼的新陈代谢加快,使得鱼体内的有毒物质更快的排除. 2.换水的时候对鱼缸进行消毒杀菌,以免留下致病菌. 3.用淡高锰酸钾溶液对金鱼进行药浴,药浴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具体的时间视金鱼的适应能力而定.

金鱼身上长很多大白包

金鱼身上长很多大白包为痘疮病. 病因:秋末和冬季水温较低时出现 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治疗: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