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是什么东西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出处:“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时间: 2024-09-04 09:52:20

鹬蚌是什么东西的相关文章

鹬蚌是什么动物

鹬:一种长嘴灰背栖息于水泽间的爱吃小鱼的鸟. 蚌:生活在淡水里的贝壳软体动物,有两片椭圆的外壳.由这两个动物而得出的一个成语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关于鹬和蚌的故事: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

象拔蚌是什么东西哪个部位

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 象拔蚌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餐饮业中属高档消费品.贝壳薄而脆,两壳小,通常相等,壳面前端有锯齿状的齿,背壳的背.腹及后端有副壳,水管极发达,粗状水管不能完全缩入壳内,留在壳外的部分有的长达10余厘米,形如象鼻,故名象拔蚌. 象拔蚌原产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以北美洲西岸所产最为肥美,加拿大温哥华为最大的象拔蚌集散地.1998年中国开始引进象拔蚌,中国东南部沿海开始有养殖.

鹬怎么读

yù.部首:鸟,左右结构.鹬是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1.鹬鸵:无翼鸟.2.鹬蚌: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3.鹬冠:以鹬羽为饰的冠,古时亦为知天文者之冠.

蚌组词蚌的组词蚌字怎么组词

"蚌字在开头的词语 蚌埠 蚌病生珠 蚌粉 蚌江 蚌胎 蚌蜃 蚌肉 蚌虎 蚌蛤 蚌珠 蚌子 蚌蠃 蚌蠹 蚌酱 蚌螺 蚌砚 蚌研 蚌鹬相持 蚌盘 蚌镰 蚌浆 蚌病成珠 蚌舞 蚌泪 蚌壳 蚌帆 蚌埠市 蚌孕双珠 蚌鹬争衡 蚌中月 "蚌字在结尾的词语 鱼蚌 胎蚌 蛤蚌 螺蚌 河蚌 鹬蚌 珠蚌 明珠生蚌 老蚌 灵蚌 驳蚌 明珠出老蚌 劈蚌 汉东蚌 "蚌字在中间的词语 螺蚌相语 鹬蚌相危 鹬蚌相持 老蚌珠胎 老蚌生珠 鹬蚌相斗 瓦器蚌盘 剖蚌得珠 剖蚌求珠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鹬蚌相持,

鹬组词鹬的组词鹬字怎么组词

"鹬字在开头的词语 鹬鹬 鹬聚 鹬蚌 鹬鸵 鹬蚌相危 鹬蚌相持 鹬蚌相斗 鹬子 鹬冠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鹬字在结尾的词语 鹬鹬 蛎鹬 刺虎持鹬 "鹬字在中间的词语 蚌鹬相持 杓鹬属 蚌鹬争衡

来源于民间传说的成语

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八仙过海.班门弄斧.对牛弹琴.东施效颦 .瓜田李下.邯郸学步.鹬蚌之争.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自相矛盾.夜郎自大.为虎作伥.太公钓鱼.守株待兔.塞翁失马.杞人忧天.刻舟求剑.画龙点睛.

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1.赵若伐燕,正如相争的鹬蚌一样,秦国定会乘机坐收渔人之利,赵惠王听了苏代的劝阻,认为有道理,于是取消了伐燕的计划: 2.赵惠王能够很容易就弄明白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国家所处的境地,也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 3.从苏代角度看,苏代劝谏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以暗喻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

鹬蚌相争说明了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和蚌在河滩上激烈搏斗,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到了它们.告诉人们要懂得在斗争中警惕真正的敌人,学会谦让,会权衡利弊得失,否则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有可能让第三者钻空子.坐收渔利. 鹬蚌相争说的是鹬鸟啄河蚌的肉,河蚌甲壳闭合夹住了鹬鸟的嘴巴,二者僵持不下,在激烈的搏斗过程中两败俱伤,结果渔翁轻轻松松就在河滩上抓到了鹬和蚌.由于在河滩上搏斗,河蚌的劣势是得不到水容易被晒死,鹬鸟的劣势是嘴被夹住容易被憋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出自于战国策,苏代通过鹬蚌相争的故事劝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用鹬蚌

来自民间故事的成语

1.掩耳盗铃: 2.揠苗助长: 3.八仙过海: 4.班门弄斧: 5.对牛弹琴: 6.东施效颦: 7.瓜田李下: 8.邯郸学步: 9.鹬蚌之争: 10.狐假虎威: 11.画蛇添足: 12.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