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历以什么历法为基础

《太初历》将一日分为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汉初承袭秦制,使用古历《颛顼历》,以《太初历》与《颛顼历》全面比较,有重大的进步。

但是《太初历》也有不足,它的八十一分律数据,是黄钟律管九寸长这一数据"九"的自乘,以音律起历,这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其法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太初历将原来以冬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夏历正月为岁首,并吸收了干支历的二十四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使历书与农时季节更为适应。

时间: 2024-09-11 00:08:06

太初历以什么历法为基础的相关文章

太初历之后的历法有哪些

太初历之后的历法有三统历.四分历.乾象历.景初历.元嘉历.大明历.三纪历.玄始历.正光历.兴和历等等.其中三统历是中国古代历法之一,由西汉著名学者刘歆整理而成,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四分历亦称"后汉四分历".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实施的历法.编欣.李梵等创制.规定一年(回归年)为365又1/4日,一月(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19个太阴年插入7个闰月,因岁余为四分之一日.

太初历的编制者是谁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但<颛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4年(元封七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并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太初历>.

十一月是冬月吗

十一月是冬月,农历十一月为冬月,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农历历法规定冬至这个节气必须出现在11月,如果运行到不合适的时候一般有闰月来调整,只是规定而已.因为对于古代测量技术来说,高表测影法是最简单可靠测定回归年的手段,对于北半球,冬至日的表影最长,测量精度最有保证,用作历法坐标点最合适.但早期不同朝代和诸侯国选择正月是不同的,有的建子,即正月在子月,有的建丑,有的建寅,由于建寅的话正月与立春靠近,适宜指导农业生产,所以汉武帝颁布太初历开始我国历法一直保持建寅

西汉司马迁编撰的什么历法

西汉司马迁编撰的历法是甲历.甲历是历法名称,亦称作"上元历"."太初历".<太初历>将一日分为八十一分,故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汉初承袭秦制,使用古历<颛顼历>,以<太初历>与<颛顼历>全面比较,有重大的进步.但是<太初历>也有不足,它的八十一分律数据,是黄钟律管九寸长这一数据"九"的自乘,以音律起历,

司马迁编撰的什么历法

司马迁编撰的历法是<太初历>.<太初历>摆脱了当时迷信学说的束缚,广泛采用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和数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把旧历法中测定的每月二十九又九百四十分之四百九十九天,精确地简化为二十九又八十ー分之四十三天.<太初历>还规定,每年的一月为当年的"岁首".这样既符合天文现象的规律也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太初历>的制订不仅是汉代科技史上的一桩大事,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

郭守敬修订了哪一部天文历法

郭守敬修订了<授时历>天文历法.<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

汉武帝太初元年有几个月

初是指元年的前104年 到 末年的前101年 ,是汉武帝的第七个年号.汉朝使用太初这个年号一共四年.太初元年五月改历,使用 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为岁首.因此堪初元年前一年的十月到十二月也算在堪初元年里,这一年共有十五个月.

古历是什么

古历泛指古代历法或农历. 中国古代历法绝大多数是阴阳合历. 我国各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均以农历计算,至今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和民族大多仍遵循农历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等.

立春吃什么习俗

立春民间习俗是吃萝卜.春盘.春饼.春卷,立春是24节气的第1个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