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经历的大事

1、嘉佑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第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

2、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

3、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4、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时间: 2024-11-06 03:44:46

苏轼经历的大事的相关文章

与苏轼经历有类似经历的人

与苏轼经历有类似经历的人有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阿甘正传中阿甘经历了哪些大事

<阿甘正传>中阿甘经历的大事如下: 阿甘成就了猫王的独特舞步,小时候居住在他家的吉他手就是猫王:阿甘成为了橄榄球明星:阿甘参加了越战,并带功归来:阿甘见证了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的过程:阿甘参加了中美友好的乒乓球赛,为二国的结交做出了贡献:阿甘开创了捕虾事业,并因此成为千万富翁,同时还让丹中尉重拾人生的意义:在珍妮不辞而别后,阿甘跑步途中成就了T恤图案的独特设计方法.

苏轼时的皇帝是谁

苏轼,1037年到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经历了好几代变更,以下为苏轼时的各代皇帝: 1.宋英宗,赵曙,1063年到1067年: 2.宋神宗,赵顼,1067年到1085年: 3.宋哲宗,赵煦,1085年到1100年: 4.宋徽宗,赵佶,1100年到1125年. 综上,苏轼时的皇帝一共有四位.

苏轼被贬密州经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被贬密州经历如下: 1.他直言不讳,反对王安石变法 ,得罪了掌权的"革新派",而在朝廷中累遭诽谤,倍受排挤,处境颇为艰难.不得已只好自请出朝去杭州. 2.在杭州当官期间,苏堤被捉拿到御史台审问并入狱. 3.宋神宗熙宁熙宁七年,王安石下令将其释放.之后苏轼被调任为山东密州知州任团练副使.实际上处于地方官的监管之下.言论行为都受到束缚.

苏轼的生平经历

苏轼的生平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苏轼二十一岁以前,苏轼的父亲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自己深受其父影响.这一阶段,苏轼对于政治十分乐观.第二阶段,嘉佑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写了<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第二名.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王安石变法时,苏轼的许多师友,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使他不容于朝

谁能把苏轼贬谪经历写的详细一点

一共被贬了3次,其被贬的经历如下: 1.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2.是被贬惠州: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

苏轼的人生经历

嘉祐二年,年仅二十一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其卓荦不群的才华而名震京师,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然而,就在此时,其母程氏病故,苏轼立即与父亲.弟弟回乡奔丧,并在家守丧两年. 熙宁二年,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尽管苏轼主张革新政治,却力主渐进,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引起新党的不满. 元丰二年,新党中的投机政客以"谤讪新政"的罪名将他逮捕,企图将他置于死地. 神宗死后,哲宗嗣位,高太后控制朝政,以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也被起用,先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苏轼生平经历

1.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2.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3.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4.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

古今成大事者经历的三种境界

三种境界的说法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1.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它的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貌,"望尽天涯路": 2.第二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朝柳咏的<蝶恋花>,它的意思是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做事要像渴望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