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翻译为“伦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违背、出格、偏离的意思,是否定了伦常,“立见消亡”就是马上就会遭祸。人的德行要同他所在的地位相配,否则也会招至灾祸。分析如下:

1、中华传统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大道,是人类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出了这五种关系都是违背伦常的。

2、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养,道是自然规律,德是按自然规律做事,这样的人是有德行的人,就是按四维五常八德做事,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

3、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为善不昌,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殃,殃尽定昌;为恶不殃,乃其自身或祖上前有余昌,昌尽定殃。

4、 百善孝为先。

时间: 2024-11-01 20:04:12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的相关文章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哪里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朱子治家格言>.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中"五伦"关系,即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是五伦大道,是人类存在的五种正常关系,出了这五种关系都是违背伦常的. "伦常乖舛"中的"乖舛"就是违背.出格.偏离的意思,是否定了伦常,"立见消亡"就是马上就会遭祸(疾病.灾祸.夭折). 二.中华传统文化讲的是道德,首重德行的修养,道是自然规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意思是做的事违背人伦,必遭天谴.你的德行浅,占据高位,必有灾.主要劝导人要百善孝为先,积善修德,胸怀浩荡之气不做奸邪不义之事,而且要遵循五轮规矩,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不得越位,否则会多行不义必自毙.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意思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意思是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出自<周易·系辞下>.原句指的是德不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译文是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灾祸诞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贵,智力浅薄而谋略庞大,力量弱小而负担很重,都是不行的.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出自: <周易·系辞下>. 原句: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 德行不匹配位置,肯定有灾祸诞生.德行不行而位置尊贵,智力浅薄而谋略庞大,力量弱小而负担很重,都是不行的.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下一句是什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下一句是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出自<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 ,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德不配位的意思是什么

德不配位的意思就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的"反作用力". 逐字翻译其中"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德"的另外一个本意为道德.品行."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配"就是相配.符合.相当.般配.匹配.

德不配财是什么意思

"德不配位"的意思是你自身的德行及福报要与你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享受的待遇相匹配,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会受到报应即所谓的"反作用力". 德不配位[débúpèiwèi]: 释义:出自<朱子治家格言>"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配"就是相配.符合.相当.般配.匹配. 造句:如果一个人德不配位那就会遭受灾祸. 造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quo

伦常颠倒是什么意思

"长幼有序.晚辈尊敬长辈.年轻人孝顺老人"的规则在实际生活中颠倒了,体现在晚辈不尊重和不孝顺长辈,或者是长辈一味地对晚辈好,而晚辈并没有同等地对待长辈.伦常就是长幼有序,小的尊敬大的,大的孝顺老的,这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的根本.

其末立见怎么解释

具体解释如下: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其末立见,指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露出来.末为尖端,梢.见,出现,显露. 锥处囊中,其末立见.是一个典故,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平原君前去与楚王谈判,平原君见他平时没有名气,说: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说他愿意得处囊中才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允许他去,结果终于说动楚国出兵抗秦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