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及笄时的服装叫什么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礼之前穿的童子服,样式是短褂裤、缁布为衣,朱红色的锦边;

2、初加:发笄和罗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缘没有纹饰,腰带用普通的细布带;

3、再加:发髻、曲裾深衣;

4、三加:钗冠。正式的大袖长裙礼服,上衣下裳制,佩绶等饰物。

时间: 2024-12-18 05:06:21

古代女子及笄时的服装叫什么的相关文章

古代女子及笄是多少岁

古代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古语的年龄段 1.总角是指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3.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常用以比喻少女.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4.束发指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5.弱冠指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

古代女子及笄的年龄是多少

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亦作既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而称女子年满十五岁为及笄 ,也称为笄年,即表示已经到出嫁的年岁.笄,发簪,谓结发而用笄贯之,及笄,就是到可以插簪子的年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古代女子及笄的簪子谁送

父母或长辈. 笄礼是汉民族.朝鲜族女性的成年礼,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象男性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仪式,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笄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古代女子及笄需要尽什么礼数

及笄礼分为初加.再加.三加,分别对应一拜.二拜.三拜. 1.及笄礼开始前,笄礼者身着儒裙入场,面朝香案跪坐,赞者上前为其梳头: 2.初加,笄礼者走至香案前,一拜父母后跪坐,有司端托盘上前,正宾为笄礼者戴笄,正宾训诫.训毕,笄者起身,与正宾互行揖礼,然后退场. 3.二加时笄礼者走至香案前,二拜正宾后跪坐.有司端托盘走至笄礼者面前,正宾为笄礼者簪上发钗,并说祝辞.说毕,笄者起身,与正宾互行揖礼,然后退场. 4.三加时,笄礼者行正规拜礼后跪坐,正宾为笄礼者加钗冠,并吟颂祝辞. 5.最后笄礼者与父母并列

古代女子十五及竿时是否取字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古代女子几岁及笄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古代女孩及笄究竟是多少岁

1.15岁,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2.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3.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4.译文: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

古代女子不出闺阁是多大年龄

1.古代女子15岁行及笄礼,表示已成年,可以出嫁成家.15岁以前"待字闺中",不出闺阁. 2.及笄: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15岁出嫁的女子当年就可以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女子,20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有表字吗

女子许嫁时取字 1.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为表字. 2.女性也有表字,<礼记·内则>中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东汉末年大儒郑玄有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不过因为史书上写女子甚少,大多写某某氏,名字记载甚少,因此例子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