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

1、“苏湖熟,天下足”当中的“苏湖”是指江苏苏州和浙江湖州。“苏湖熟,天下足”此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出处见高斯得《耻堂存稿宁国府劝农文》等书。苏指苏州,今江苏吴县一带,太湖以东。湖指湖州,今浙江吴兴一带,太湖以南。太湖流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小河流遍布,“百流众渎,曲折萦绕”,称“水乡泽国”。

2、自宋高宗至宋孝宗时期(1127~1189年),兴修太湖地区水利,在昆山、常熟以北,开河口导湖水入江海。孝宗时,于太湖出口处,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滨湖低田,高筑圩岸,以御风涛。由于水利浚通,排除了严重水灾,使低田与高田尽得灌溉。

3、加上此地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民深耕细作,“耕无废圩(墟),刈(收割)无遗垄”,使用最新农具“连枷”脱粒,遂使苏湖一带成为南宋农业高产区,农作物一年两熟,上田亩产达五六石,故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时间: 2024-10-28 18:22:57

苏湖熟天下足苏湖指的是的相关文章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什么现象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变化,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宋末元初,北方的社会经济又受到极其惨重的破坏,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南方经济的优势.明朝初年,北方的经济逐步恢复,但南方又向前发展.清代也继续着这一趋势.宋代就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的意思是苏州.湖州丰收,天下人的食物就都充足.指苏湖地区十分富足. 宋朝时苏湖熟,天下足的原因: 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谁说的

"苏湖熟,天下足"是陆游提出.先是南宋时,民间出现"苏常熟,天下足"谚语.语见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常州奔牛闸记>.苏,指苏州:常,指常州,苏常连称,泛指苏南一带. 明代中期以后,苏南浙北地区手工业商品生产与城镇发展,买粮者增多:洞庭湖南北和四川等地粮食生产发展较快,谷米沿水路集中于汉口.岳阳.长沙等城市. 清政府从这里调运粮食,商人也从这里采购粮食,运至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缺粮地区.其中以运销到江.浙地区

苏湖指什么地方

苏湖是指苏州和湖州,因为苏州在太湖的东北方,湖州在太湖的西南方,两地历来是鱼米之乡,是江浙一带最富庶的地区.俗话说:"苏湖熟,天下足",就是说苏州和湖州粮食收割,天下就富足了,可见苏湖地区的重要性.

湖州的湖指的是哪里

湖州的湖指的是太湖,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湖州市是浙江省地级省辖市,地处浙江省北部,面积5818平方公里.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建湖州省辖市.

湖州市的湖指的是什么

湖州市的湖指的是太湖.湖州市,浙江省下辖地级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离太湖最近的城市之一.也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

苏宁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的区别

苏宁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的区别如下: 1.归属不同:苏宁金融属于苏宁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属于苏宁云商与苏宁集团. 2.作用不同:苏宁金融主要是提供应用场景化的网贷服务,将苏宁的大数据利用起来,帮助用户将网贷提现.而苏宁消费金融主要是解决消费者资金需求问题,因此苏宁消费金融旗下有多款消费贷款产品.

湖州市的湖指的什么

湖州市的湖指的太湖.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古称震泽.具区,又名五湖.笠泽,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横跨江.浙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宜兴,东近苏州.太湖湖泊面积242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其西和西南侧为丘陵山地,东侧以平原及水网为主.太湖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属季风气候.太湖河港纵横,河口众多,有主要进出河流50余条.太湖水系呈由西向东泄泻之势,平均年出湖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蓄水量为44亿立方米.太湖岛屿众多,有50多个,其中18

湖州市的湖指的是什么火

湖州市的湖指的是太湖,并不是什么火的.太湖是我国的著名湖泊,位于我国最繁华的江南之地,地处江苏.浙江两省之间.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建制始于战国,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如莫干山.南浔古镇等.湖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有双渎雪藕.太湖百合等土特产品,同时也是近代湖商的发源地.

湖北的湖指的什么湖

湖北的湖指的是洞庭湖.洞庭湖处于两省疆域的中心位置,位于湖南省北部.它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清顺治年间到清道光年间,洞庭湖面积最大,一度达到约六千平方公里,由于近代以来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湖面骤减到不足原先面积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