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朝的内阁制度

一、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

二、形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权。宣宗以后,人主怠荒,深居内宫,不亲政事,不见大臣,又把太监当作心腹委以重任,朱批便由秉笔太监处理。至于阁臣之不肖者,更争相谄媚逄迎宦官,助阉为虐,狼狈为奸,助长宦官的气焰。综观明代宦官为祸之烈,实与废相后,内阁无实权,加上君主过于宠信宦官,使宦官得以居中用事所使然。

三、演成朋党倾轧。明之内阁上受君主箝制,内受宦官操纵,阁臣之欲握权柄者,皆不免以不光明之手段得之。即在明代内阁权任处于最高峰时,阁臣间为争夺”辅“地位,往往互相倾轧,愈演愈烈,甚至不惜朋党台谏,依傍宦官,世宗时之严嵩任首辅,威权不可一世,但却为阁僚徐阶所倾到。

四、导致政风因循。明代内阁受所处的地位和职权的限制,权力由皇帝授予,而宦官又居中窃柄,阁臣于是只能对皇帝唯唯诺诺,对宦官俯首听命而不敢有违,一辈阁臣都碌碌无能,遂使政风因循腐化。

时间: 2024-10-27 02:17:49

如何评价明朝的内阁制度的相关文章

内阁制度最早建立于哪个朝代

内阁制度最早建立于明朝.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 特点: 1.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3.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 4.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5.内阁中矛盾

明朝的官吏制度

明朝的官吏制度如下: 1.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 2.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 3.内阁为皇帝辅助.办事机构,是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4.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 5.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

明朝实行什么制度

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后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整个明朝,后来的满清政治制度非常接近此种制度. 到了仁宣之后,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在地方设立三司,加强地方管理.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明朝的政治制度为君主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中央的最高权力在皇帝,后来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内阁的作用只是顾问,六部的权力也比较弱.但是这只是明太祖创立这套体制的初衷,并只在洪武和永乐两个朝代执行过.整个明朝,后来的满清政治制度非常接近此种制度. 到了仁宣之后,因为当时明朝文官治国的思想开始逐渐浓厚,具体的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监察机构和特务机构,加强对全国臣民的监视.在地方设立三司,加强地方管理.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大臣张居正

一.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 二.张居正的客观评价: 1.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改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起衰振隳.力挽狂澜,奇迹般地在北疆化干戈为玉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还表现在一举扭转神运鬼输,亦难为谋的财政危机,弼成万历初年之治,为万历年

如何评价明朝永乐皇帝朱棣

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关于朱棣评价如下: 1.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年至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攻打建文帝,夺位登基; 2.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3.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 4.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

明朝的土地制度是

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而折银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内阁制度完备的标志是什么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 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然而,虽然首席内阁大学士(或称内阁首辅)有票拟的权力,但却不得不依赖于内部太监送达批红.首辅大学士的

明朝的赋役制度有哪些

明朝初年的赋税制度十分繁杂,当时的赋税以粮为主,银绢为辅,分夏秋两季征收.此外,还规定农民要服各种徭役,并交纳特殊的土贡等等. 后来明朝中期开始实行"一条鞭法",其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 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