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背景

苏轼的身世背景:

1、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3、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时间: 2024-09-15 07:04:39

苏轼的背景的相关文章

苏轼生活背景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

望江南苏轼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暮春.公元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求苏轼定风波背景资料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q

苏轼写前赤壁赋的背景和苏轼介绍

<前赤壁赋>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

苏轼写赤壁赋的背景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 元丰五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苏轼创作蝶恋花的背景

1.背景:此词为苏轼被贬于惠州时所作,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隐隐透出. 2.词写暮春景色与伤春之情,却不同于一般的伤春词,惜婉之中有豪语,以超脱的态度淡化悲愁之情,跳出了仅仅伤春的境界.首句看似伤尽春花凋落,实则由衰亡中点出新生:花虽将尽,果却待熟.生与衰的对立,于 词人高妙的构思下得以统一,使人在感染几分悲凉后又意识到生机.二.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洗炼而不落俗套.燕子飞,本是动态,词人于其后加一时字,即将这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绿水人家,本为静态,词人却以一绕字使之动态顿生,化静为动.

苏轼写的浣溪沙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

苏轼所在朝代的社会背景

1.苏轼所在朝代为北宋: 2.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3.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 4.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 5.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6.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 7.首先在军事方面,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

苏轼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