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3、一身是胆: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追过来的曹军见了,不敢前进一步。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似飞蝗般射向曹军。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获得大胜。

时间: 2024-10-31 15:29:04

关于三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的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求贤若渴:是指曹操对许攸的故事.曹操半夜赤脚迎接当时来投靠的许攸.乐不思蜀: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草船借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

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典故

三国时期著名典故有: 望梅止渴: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刮骨疗毒:关羽曾经被乱箭所射中,贯穿了他的右臂,后来伤口虽然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应当剖开手臂打开伤口,刮骨头除去毒素,这个隐患才可以除去."关羽便伸出手臂让医生剖开它.当时关羽正在和

三国人物成语典故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

三国鼎立时期的成语故事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

三国时期有鸿门宴这个词吗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是楚汉战争时期产生的成语,三国是汉末时期,因此三国时期应该有这个词语."鸿门宴"后来用来表示不怀好意的

成语典故高山流水简短

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近义词:知音难觅.

曹操是不是三国时期人物

曹操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严格说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篡汉,三国时代才正式开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在此之前,从汉末的乱世群雄逐鹿到后面的孙刘联盟,都是一步步地将历史从东汉推向三国的过程. 一部<三国志>将整个汉末三国时期的风云尽收其中,往往很多读者就会认为从书初的黄巾起义开始,就已经是三国的开端. 但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严格地说,从黄巾起义开始到曹丕篡汉之前这段,更应该叫东汉末期的乱世风云. 所以说,

三国时期一米等于几尺

三国时期一米等于3尺,一尺等于0.333米,一尺合今24.2厘米等于0.242米. 三国时一尺相当于现在的0.73尺,三国时形容一个人个子比较高,往往用身长八尺,特别高的就是身长九尺.

三国时期三曹是指哪三个人

三国时期三曹指的是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个人.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其中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