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左传哪个写的更准

单纯从史料搜集上来讲,左传与史记都达到了各自时代的巅峰,在弘扬儒家文化方面,左传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历史作用,这方面史记不如左传,不过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其规模远超左传,为历代史家所推崇,因而从纯粹历史学的角度看,左传又不如史记;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时间: 2024-09-17 13:47:10

史记和左传哪个写的更准的相关文章

史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1.<史记>写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根据是司马迁所撰<自序>:"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所谓"论次其文"即指撰述<史记>.李陵之祸发生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上推七年,便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 2.据史学家考证,<史记>脱稿应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根据是这年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所写的一封信.信里有这样的话:"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议论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 1.父亲遗命,其家族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就是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但到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就其家族就中断了这个事业,因此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朝任史官有愿望将自古以来的各家史书整合起来,并在临死前嘱托司马迁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2.青年游历,司马迁在年轻时到国家各地游历,观察了各地的地理,特产,风俗,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神话传说等.为其更好的完成史记打下了一定的资料基础: 3.挫折激励,司马迁为李凌降敌辩解而遭受腐刑,在痛苦中他看清了世态炎凉:李凌将军以八千歩卒斩杀匈

左传和史记的区别

左传和史记在叙事体例上是有区别的.<左传>的体例是编年体,严格依从时序叙事.<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主体,将人物事迹多层次复合.多向度有机连缀. 1.左传和史记叙事体例的区别 <左传>的体例是编年体,严格依从时序叙事.但在个别段落中,时间的线性流动常常被"倒叙"等叙事手法打断.但总体上还是严格以时为序.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主体,将人物事迹多层次复合.多向度有机连缀.叙事者关注的重心在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在阅读

当年司马懿为什么要写史记

司马迁的家族是史官出身,当年因为李陵事件,司马迁惨遭宫刑:宫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屈辱,悲痛欲绝的他想到了自杀:可后来司马迁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所以司马迁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死了是毫无价值的: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腐刑,司马迁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这才有了史家之绝唱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讲了一件什么事

1.背景故事: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天汉三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内容简介:<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qu

司马迁写史记的时代条件是什么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在20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 司马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13年,理论依据是,司马迁所撰<自序>中的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这句话的意思是李陵之祸发生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上推七年,便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可知,<史记>费时13年. 另外,据史学家考证,<史记>脱稿应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合起来恰好是130篇,由此可见,此时全书已经脱稿,从太初元年到征和二年,正好是13年,在<

左传史记汉书共性和区别

1.共性:<左传><史记><汉书>都是我国古代的史传散文. 2.区别:(1)体例不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2)作者不同:<左传>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左丘明:<史记>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班固. (3)内容不同:<左传>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