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浣溪沙•山寺微茫作者及其背景

王国维出生于1877年12月3日,逝世与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本诗于20世纪初期,当时受民主思想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中央政府,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来维护其统治地位。它们形式上打着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的招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发展,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陷于苦难的深渊。诗人在这种背景下表明了对劳苦的百姓和国家风雨漂泊的未来的担忧。

时间: 2024-10-08 18:44:20

求浣溪沙•山寺微茫作者及其背景的相关文章

满城烟水月微茫出自哪里作者

"满城烟水月微茫"出自<小桃红·满城烟水月微茫>是元代散曲家杨果的作品. 此小令主要描写的是男子在烟波水月人倚兰舟的环境下,想念采莲的女子,情景交融,格外含蓄深婉,深情感人. 杨果,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金哀宗正大元年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求以男多女少为背景的文

<穿越之一妻难求>,作者:复音羽:<男多女少真可怕>,作者:金大:<爱镜缘>,作者:夏莎:<未来之男多女少>,作者:浅紫小妖:<一女二三男事>,作者:冷卉:<相公多多多>,作者:紫极光:<娇妻保卫战>,作者:偷葡萄的小狐狸:<凤求于栖>,作者:夏莎:<七夫呈祥>,作者:鱼鱼自游:<远古小日子>,作者:林家少爷.

微单如何拍背景虚化

调试光圈大小,光圈越大,背景的虚化越厉害,在单反中F4以下的都算是大光圈. 控制拍摄的距离.拍摄时把镜头拿近,让镜头和拍摄物的距离拉近,对焦后,背景出现虚化,离得越近,背景越虚化. 调焦距.如果无法改变人和拍摄物的距离,那么就调整焦距,将拍摄物拉近,虚化.(55mm以上都属于长焦). 注意拍摄物体和背景的距离.被拍摄物体离身后的背景越远,背景越虚化. 微单包含两个意思,微,微型小巧,单,可更换式单镜头相机,也就是说这个词是表示了这种相机有小巧的体积和单反一般的画质.即微型小巧且具有单反功能的相机

夜宿山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夜宿山寺>是李白在湖北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再现了山寺的宏伟,以可摘星辰的魅力表达对高楼的向往与喜爱.又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良主难求的孤寂.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

石灰吟作者写作背景

于谦 作者简介: 于谦生于1398年5月13日逝于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写作背景: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

求岳阳楼记微斯人的微是什么意思

微:无.没有.斯人:这里代指古代圣贤,实际上也指滕子京,至少是希望滕子京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这句话也包含了正面规劝,勉励好友的意思.微斯人,吾谁与归: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也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表明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调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思望之情.

夜宿山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夜宿山寺>表达了诗人李白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夜宿山寺>赏析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

纪念白求恩作者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本文是在白求恩逝世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次演讲,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写的悼念文章: 当时抗日战争已经两年,我晋察冀部队在粉碎日军冬季大"扫荡"中取得了胜利,国民党顽固派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劝降之下发动了抗战期间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春日偶成作者的背景

<春日偶成>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 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是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