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冷水瞬间结冰如何制作

制作步骤:

1、准备原料:纯净水、饮料瓶子、冰箱、毛巾;

2、把纯净水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在零下24度的条件下冷冻2小时45分钟,这时水的温度已经低于零度,但不会结冰,这样得到了过冷水;

3、轻轻地把过冷水从冰箱取出;

4、用指关节对着瓶子轻轻敲击一下,会看到瓶子中的水迅速结冰,一瓶透明的水几乎瞬间变成了半透明的冰。

过冷水的原理: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就会凝固结冰。但是水结冰有一个前提条件,水内部必须有供冰晶生长的“凝结核”,如果水太纯净,不存在凝结核,那么就可能在低于零摄氏度时不结冰。

时间: 2024-12-29 21:27:12

过冷水瞬间结冰如何制作的相关文章

有什么方法让水瞬间结冰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让水瞬间结冰,前提是环境的温度要低,方法如下: 1.从冷冻室拿出来矿泉水,是液体状态: 2.撞击瓶底,瓶中的水,慢慢出现凝固的冰碴: 3.过5秒钟,冰碴会迅速扩散开: 4.大约10秒后,整瓶水都会变成冰碴: 5.用瓶子的底部敲击地面一下,这时候水瓶里面的水即可很快结成冰块.

可乐开瓶瞬间结冰的原理

原理如下: 1.先把未开过的可乐放进冷冻室: 2.把可乐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 3.此时可乐还是呈现液态状: 4.因为未开过的瓶子里面压力大: 5.所以可乐的冰点就会降到零度以下: 6.从冷冻室里拿出来 先摇一摇: 7.把盖子打开压力会跟外面相同: 8.此时可乐就会瞬间结冰.

可乐瞬间结冰教学

使可乐瞬间结冰步骤如下: 先把未开过的可乐放进冷冻室.使可乐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或要接近零度.此时可乐还是呈现液态状.因为未开过的瓶子里面压力大,所以可乐的冰点就会降到零度以下.然后从冷冻室里拿出来,摇一摇,把盖子打开.瓶内的压强就会跟瓶外压强的一样.此时的可乐温度还是零度以下,可乐就会瞬间结冰.

水瞬间结冰的原理

原理是:过冷.温度低于凝固点但仍不凝固或结晶的液体称为过冷液体.过冷液体是不稳定的,只要投入少许该物质的晶体,便能诱发结晶,并使过冷液体的温度回升到凝固点.这种在微小扰动下就会很快转变的不稳定状态称为亚稳态.即可快速结冰. 产生原因: 这是由于晶体内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而液体内则是无规律的.而结晶中心有助于这种无序到有序的转化.液体越纯净,结晶中心越难形成.如果降低至凝固点以下仍未形成,则过冷. 当用适当的方式缓慢冷却饱和溶液时,可使其变成过饱和而不析出溶质的结晶,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冷,这

热水和冷水同时放入冰箱哪个先结冰

热水先结冰.因在热水冷却到冷水的初温的过程中,热水由于蒸发会失去一部分水,质量较少,令水较容易冷却和结冰,故热水就会比冷水先结冰,但冰量较少.这种自然现象被命名为"姆佩巴效应",是指在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非纯水)先结冰的现象.

冷水和热水哪个先结冰

1.热水先结冰.致冷有四种并存的机制:辐射.传导.汽化.对流.通过实验观察对结果进行比较,引起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原因主要是传导.汽化.对流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效果.盛有初温4摄氏度冷水的杯,结冰要很长时间,水和玻璃都是热传导不良的材料,液体内部的热量很难依靠传导而有效地传递到表面.杯子里的水由于温度下降,体积膨胀,密度变小,集结在表面.所以水在表面处最先结冰,其次是向底部和四周延伸,进而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冰壳".内层的水与外界的空气隔绝,只能依靠传导和辐射来散热,所以冷却的速率很小,阻止或延缓了内层

过冷水怎么做

制作过冷水的方法: 1.饮料瓶子倒干净使用,把蒸馏水倒入瓶子内,放入冰箱2到3小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多次尝试才会成功: 2.如果不容易控制温度,可以用毛巾包起来,在毛巾和瓶子之间插入温度计,观察到0度取出来,取出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有摇动,然后把水倒出来的时候,就会看到水在瞬间结冰: 3.如果尝试失败,可以等水解冻之后,再次尝试: 过冷水形成的原因:水中缺少凝结核,或其它原因,在零度以下还保持着液态,这样的水叫过冷水,其中过冷水的温度低于饱和温度,饱和水.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的温度等于饱

热水先结冰原理是什么

1.热水.冷水不一定谁先结冰,是需要特定条件的. 2.热水结冰比冷水快只是"有时候",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个必然现象.<物理通报>杂志社所属的<中学生物理>杂志曾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历时1年的讨论,其中有12篇"实验报告",偶有成功之例. 3.这说明姆潘巴现象确实存在,但控制条件难寻,复现不易.这也就意味着,姆潘巴现象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物理现象,而不能一般性地得出"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物理结论. 4.水是一种性质独特的物质,

地面多少度会结冰

地面结冰一般是在0°C以下,而且要在一定范围内的地底下才可以.水在零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冷水的结冰速度自然要强过温水,因为冷水的温度低,更接近"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