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耻下问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耻:为耻。问:请教。指人好学。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时间: 2024-08-13 23:42:44

孔子不耻下问的相关文章

孔子不耻下问说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不耻下问说明了要谦虚好学的道理. 不耻下问,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成语也出自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孔子不耻下问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孔子不耻下问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再聪明的人也有不懂的地方,术业有专攻,我们应该虚心请教他人. 成语故事: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唯美的句子带有周字

1.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2.爱情就如发了一场大病,病后就会痊愈,好了又再病,周而复返. 3.孔子不耻下问,周公不耻下贱,故行成名著,后世以为圣. 4.从此庄周梦不成,山木尽亚洪涛风.共爱芳菲此树中,始应交我作三公.楼边轻好暖风徐,月明更想曾行处.春来从你树开花,禁林深处绝喧哗. 5.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6.轻松地翻过了一页日历,新的一周又再次来临了,我怀着真

孔子拜师一不耻下问的意思

意思就是不耻下问.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找老师学习.问问题,就表达了放下身份地位虚心学习求教的意思.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不耻下问造句

1.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2.你如果要学习,就要不耻下问. 3.你寻找它,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4.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5.三千年前孔子就教育我们要不耻下问. 6.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孔子的歇后语大全

1.孔子拜师——不耻下问 2.孔子推磨——难为圣人 3.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4.孔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5.孔子骂樊迟——小人也 6.孔子回家——尽是书:尽是输 7.孔子论弟子——一分为二 8.孔子搬家——净输:净书:尽是书:尽是输:全是书:全输书:全是输 9.孔子挎腰刀——能文能武 10.孔子放屁——文气冲天 11.孔子里徒弟——个个是闲人:个个是贤人 12.孔子面前讲<论语>——忘了自个儿姓名 13.孔子盗银——绝不可能

孔子拿扫帚歇后语

1.孔子拿扫帚——斯文扫地 解释: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更多关于孔子的歇后语 1.孔子回家——尽是书:尽是输 2.孔子拜师——不耻下问 3.孔子论弟子——一分为二 4.孔子面前讲<论语>——忘了自个儿姓名 5.孔子骂樊迟——小人也 6.孔子推磨——难为圣人 7.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8.孔子盗银——绝不可能 9.孔子里徒弟——个个是闲人:个个是贤人

孔子出门歇后语

1.孔子出门——三思而行 更多关于孔子的歇后语 1.孔子拜师——不耻下问 2.孔子放屁——文气冲天 3.孔子挂腰刀——不文不武 4.孔子回家——尽是书:尽是输 5.孔子论弟子——一分为二 6.孔子推磨——难为圣人 7.孔子挎腰刀——能文能武 8.孔子骂樊迟——小人也 9.孔子盗银——绝不可能 10.孔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才

孔子为什么重视礼

孔子重视礼的原因是孔子认为"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