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说宰我不仁

《论语·阳货》: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点评:

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

时间: 2024-08-21 08:56:48

孔子为什么说宰我不仁的相关文章

孔子的仁道内容指什么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个仁人的表现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对人则有爱心.

孔子仁的解释

仁: 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

孔子的仁礼思想

仁礼思想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核心观点,也是儒家世代传承的理论基础. 孔子的思想中,仁存在于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仁在社会关系中的体现是要求仁者爱人,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认为仁应该起着各种规则或原则的存在. 中国人崇尚礼的思想,中国人也重视礼的教育.而孔子所提出的礼是广义的礼,在社会关系中他将礼与道德相等同起来.把礼当作约束人在社会上各种行为的准则以及道德标准. 在政治上实行礼治的观点.统治者对于人民的统治也要遵循礼的规范,以获得人民的尊重与服从.孔子仁礼思想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政治.道德发展有重要推动

简述对孔子礼与仁的认识

孔子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

什么是仁和恕的内涵

1.仁: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信.敏.惠.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q

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区别

孔子和孟子的区别是对"仁"的看法不同,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的思想形象化具体化,"仁"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孟子则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

孔子与孟子的区别西风颂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 1.从两人的人格来看,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自然要以身作则,要别人大气,自己就得是个敦厚的儒者长者. 2.从他们对"仁"的看法来看,孔子是大厦的奠基者,孟子是大厦的建立者和完善者,孔子针对"春秋无义战"提出了"仁"思想,他并没有将"仁"

克己复礼为仁什么意思

1."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2.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即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和"道".无为:老子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对于国家主张无为而治:道:老子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庄子的思想核心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