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作者是谁那个朝代的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时间: 2024-11-09 16:57:51

悯农的作者是谁那个朝代的的相关文章

悯农的作者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悯农的作者是谁

1.<悯农>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2.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悯农的作者

李绅,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悯农其一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什么

<悯农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赏析 本诗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qu

悯农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状态,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吗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锄禾和悯农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 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

锄禾是哪一年改的悯农

锄禾是在2008年改成悯农的.<锄禾>(或<悯农>)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诗人的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

课本锄禾是哪一年改的悯农

课本锄禾是1995年改的悯农,<锄禾>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全诗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

悯农一共有多少首诗

悯农一共有两首诗.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 作者李绅(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